西安苏州“双城记”|从西安到苏州,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2023-10-19 20:5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西安苏州“双城记”特别报道组  
1
听新闻


从西安到苏州,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周礼秦制,汉风唐韵。古都西安万千气象,绵延传承,弦歌不绝。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人文苏州风光旖旎,江南文脉,贯通古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7月6日,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放眼苏州和西安两座城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生不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铸就了中华文明新辉煌。

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 大唐不夜城供图

 

  由“设计图”变为“实景图”

  中华优秀文化撑起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头梳双鬟望仙髻,罗裙同色簪步摇。在西安街头巷尾,穿着汉服拍照打卡的姑娘随处可见。记者来到西安步行街大唐不夜城,“有何名唐”“大唐芳华”等汉服店铺已成规模,贴花钿、点绛唇、戴发簪……摇身一变,仿佛刚从杜甫的《丽人行》中走出来。

  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体系是一项具有现代文明性的传统文化,其便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起到促进作用。“新设计的汉服比古代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改良后也更加轻便,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不少人来西安都要尝试一下汉服变装。”一家汉服店店员说。

  不同于西安盛唐风流,乘着摇橹船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河道里漂荡,江南氤氲的水汽,在头顶掠过座座青石古桥壁上留下墨色印记。不远处,评弹悠扬,“城里有园林,城外有水乡,春季里杏花开,夏日里荷花塘……”苏州市评弹团青年演员吴嘉雯、张怡晟正在表演传统评弹开篇《苏州好风光》。

  一架绣绷,一缕丝线,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在一家商铺内巧手翻飞,制作新作品《桃花太平鸟图》。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江路考察,卢建英向总书记展示了两幅作品,总书记称赞道:“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平江路上,苏绣、缂丝、制扇技艺、评弹等众多非遗项目比比皆是,网红店开在老宅之中,古老非遗和潮流饰品摆放在同一橱窗,评弹声与吉他声交相呼应。

  “在苏州,退休老人听评弹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年210场长篇演出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吴嘉雯告诉记者,演员要传承,听众也要传承,她在学校开展评弹拓展课,即便孩子们将来不吃评弹这碗饭,也能让他们成为评弹的潜在观众。

  “苏州倾力打造‘江南小剧场’,进社区、进街道、进景点、进校园。年轻人到平江路,到山塘街听评弹,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如果没有喝一杯茶、听一段评弹,就像没来过苏州。”吴嘉雯在见到总书记时,激动地表示“希望将‘中国最美的声音’传递出去”。

  多元文化和潮流气息与姑苏古城形成奇妙的张力,共同织就精美绝伦的城市“双面绣”。在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的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馆,可以看到融入现代苏绣生活美学理念的手工绣品。联合腾讯王者荣耀推出苏绣“王昭君”皮肤、在阿里巴巴“鲸探”平台发售苏绣数字藏品、与宝马汽车共同打造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缂丝内饰……姚建萍女儿姚兰认为,跨界品牌合作推动了苏绣守正创新和产业振兴双驱动,为传统非遗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样板。

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 视觉江苏供图

 

  用“融路径”激活“新业态”

  提振文旅消费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的至高评价,也是最大鼓舞和激励。

  环绕金鸡湖,古城24米高的天际线与工业园区450米高的天际线对比形成亦古亦今、和谐统一的城市轮廓。

  时下,年轻消费者的“文化归属感”和“国潮认同”愈发凸显,对沉浸式、强交互等数字化消费需求逐渐升级,推动文化供给走向“体验式”,强调“传播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部署,苏州抢抓文化数字化战略机遇,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以“国潮”赋能城市文旅,打造姑苏二十四集、“虎丘奇妙夜,寻梦山塘街”沉浸式夜游等新玩法,摸准精品文化“创新脉”,展现梦里水乡的“苏式美学”。

  古风少年“江南”偶遇热情的挑担小贩,在水网密布的街巷中穿梭,这些场景来自“云游苏州”APP,由苏州云游驿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深挖苏州历史文化,让游客在文旅元宇宙休闲街区感受水乡美景、人文故事、云端购物等多功能体验,是科技、艺术、文化与消费的高度融合。

“云游苏州”扩版上线

  “企业正在加大研发力度,持续拓展‘云游苏州’地图,未来将植入虎丘、拙政园等文旅新场景。”据企业负责人高苏新介绍,“云游苏州”打破时空限制,以钮家巷为背景,设立虚拟工匠集市,汇集苏工苏作精品,游客可以边逛边买。“文化是螺旋式迭代前进的,许多文化产品结合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创作,变成新风尚,为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文物保护等方面带来提升,这是未来产业升级的走向。”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苏州文旅行业势头强劲,迎客超178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据姑苏区平江街道消息,古城“商圈+景区”互联互通效应明显,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107万人次,其中10月1日最高客流量达17.2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让文物不再躺在库房里“沉睡”,长安市井生活也变得可知可感。3月24日,“千年中国看西安”2023西安(苏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苏州举办。现场,长安十二时辰带来的日晷、印有唐元素的杯垫、通关文牒、手工制作的鲤鱼灯等文创产品让苏州市民爱不释手。

  “我们希望通过展示长安十二时辰品牌形象,提高街区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借势今年文旅热度,促进街区与长三角地区的文旅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

  9月13日,记者来到全国首个全唐市井文化生活沉浸式体验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逛市集、观舞乐、赏大唐音乐……沉浸式感受唐朝市井文化生活。该街区深耕唐文化底蕴,开启夜间经济新浪潮,激发文化消费热情,以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已成为西安乃至国内现象级的文旅IP。

  流光溢彩的大唐不夜城更是西安盛唐文化的名片,火遍全网的“盛唐密盒”笑声连连,“贞观之治”展现昂扬的沙场奋战,“华灯太白”凝结李白的不羁诗情,“不倒翁小姐姐”摇出长安女子柔情……来自湖北武汉的黄女士是第一次来到大唐不夜城,在她看来,这里打造的文旅场景完美地将历史延续,满足了她对古人的想象,“就像回到了2000年前的长安”。

  如今,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创产品数不胜数。苏州博物馆别出心裁,将釉里红摇铃尊制成镂空珐琅书签;西安城墙融合数字+旅游+文创特点,将永宁门做成“3D立体便签”,建立“长安IN”文旅数字平台。据大唐不夜城主题文创旗舰店店员介绍,不倒翁摆件、盲盒、书签等百余种衍生文创在游客中非常畅销。千百年前放在玻璃柜里的文物,正以别样形式“走入”寻常生活中……

记者在西安大唐不夜城街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欧瑞动漫采访

 

 

  将“大写意”绘成“工笔画”

  “文化出海”扬帆启航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不断深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愿景变为现实。

  8月30日至9月1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动漫产业论坛在苏州举行。6年前,中沙合拍的首部电视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在沙特阿拉伯国家电视台播出,在当地掀起“中国热”,播撒中沙友好的种子。

  2500年岁月沉淀的江南文化气韵,为苏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动漫产业扬帆出海背后,彰显苏州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

  记者从苏州市委宣传部获悉,苏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动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欧瑞动漫、奥拉动漫等10家企业入选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单,全市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达20家。苏州本土企业原创动画片《多多的童话》入选“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名单,成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典范案例。

  作为苏州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代表作,《孔小西和哈基姆》既展现中国的美食、服饰、武术文化和沙特阿拉伯的风土人情,也实现了中国动漫在沙特阿拉伯“从无到有”的突破。

  “做中外文化的交流使者,共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欧瑞动漫副总经理赵赟表示,团队积极实践“文化走出去”战略,以“美美与共”为主题,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展现包容、开放、友好的中国形象。“《孔小西和哈基姆》在沙特上映后,团队再访沙特,街边的孩子兴奋地向我们展示动漫里的中国功夫。透过动漫,中国观众看到了沙特的街景,沙特观众也以此为窗口,了解到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

  六七年前,沙特的动画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今赵赟再去沙特,惊喜地发现沙特文化产业发展有了很大变化,“我想,中国为沙特文化产业复兴和崛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据介绍,本次中国—阿拉伯国家动漫产业论坛结束后,一些未来项目也将落地,欧瑞动漫将打造“孔小西+”系列,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国家电视台合作,助力中阿文化合作开新局。

  万里丝绸之路,沟通东西,跨越古今,是文明的纽带。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位于西安市大庆路与枣园东路三岔口,“丝绸之路群雕”映入眼帘,几名长安人与波斯人牵着骆驼,将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运往西域。凝望群雕,如浏览一幅饱经沧桑的丝路历史画卷,令人肃然起敬。

  今年5月18日晚,西安曲江新区的大唐芙蓉园举世瞩目,在这里举行了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据介绍,十年来,陕西成功举办8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7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3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国风·秦韵”陕西文化周、非遗精品展等一批文化交流项目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

  经济发展活化千年文脉,各种音符在苏州与西安双城之间构成一曲和谐动听的交响乐。两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正在扎根“文化脉络”、高扬“数字之帆”、抒写“国际表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西安苏州“双城记”特别报道组

  本文得到西安日报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评论】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广结天下之“友”

□ 张东海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生动阐述不同文明间相互借鉴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开放姿态与包容胸怀。站在新起点,我们须秉持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作为国家文化名城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西安与苏州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上有着深厚传统与独特优势。当下,两城正以挺膺担当的姿态走在前列,用开放交流的心态与实行,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广交天下之“友”,使自身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

  以文艺交流为桥梁增加“知心好友”,在共情共鸣中更好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艺术是一种具有普遍感染力的表现形式,能够吸引不同国别的人们跨越山海、双向奔赴。好的文艺作品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代言。一场《梦长安》舞台剧,让国际友人沉浸式领略了唐文化的博大恢宏,直观感受西安城墙的雄浑壮美;一曲迤逦婉转昆曲《牡丹亭》,能够让世界人民感受江南文化的“惊艳动人”,日前江苏省演艺集团传承版《牡丹亭》再撼巴黎,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要遴选城市文化代表性元素的艺术化创作,通过巧思与创作打造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精品。在此基础上,依托“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务实举措,让各国友人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精粹,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遥想和牵挂转变成“见面相询问,欢笑情更浓”的文化“喜相逢”。

  以文化贸易与产业协同为路径呼朋引类,可以在多领域合作中提升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推动人们更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文化交流互鉴的关键驱动力。今年9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动漫产业论坛在苏州落下帷幕。一场产业论坛,让来自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苏州,感受到“双面绣”城市的十足魅力,可谓是以产业合作推动文化交流共鉴的典范之举动。西安与苏州要做强西安市曲江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坚持以中国文化赋能产品创新、做强特色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增加文化精品输出,写就更多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故事”。

  以载体平台建设为纽带吸引更多“亲密挚友”,可以在汲取多元文明智慧与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增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而人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主体。加强国际人才互动交流,有利于我们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打造、丰富文化节、交流基地等平台载体,为“不以山海为远”的文化“志合者”提供交流的舞台与家园。日前,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正式运营,成为西安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人文交流新平台;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建立“中法文化交流基地”,为双方文化交流增添了一扇全新窗口……毋庸置疑,这些不断更新的载体平台,将成为两城文明交流互鉴的“撬动点”与“助推器”。

  促文明互鉴,致合异之美。新征程上,西安与苏州兼容并蓄的文化“血脉”依然偾张,文明交流互鉴实举连起两座城的古今辉煌。让我们高扬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从弘扬中华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高度出发,织密对外合作“交际网”,拓宽国际人文“朋友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助力。

 

 

 

  总策划 | 黄建伟 管云林

  监 制 | 徐宁 张东海 刘岩鲲

  报道组 | 徐宁 张东海 戴鸣蔚

  邓雯婷 钱月明 潘浩东

  视 频 | 编导:钱月明 潘浩东/摄像:潘浩东/剪辑:潘浩东 张睿恬 邓雯婷

  出 品 | 江南时报社、新华文投

  支持单位 | 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市姑苏区委员会宣传部、苏州市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平江路街道办事处、钮家巷社区居民委员会

标签:苏州;评弹;苏绣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