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特刊|续青春之志 赴时代之约
2023-05-03 20:4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月明  
1
听新闻


续青春之志 赴时代之约

  你眼中的青年是什么样的?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为《新青年》题写发刊词《敬告青年》,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1925年的深秋,毛泽东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湘江碧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那峥嵘岁月里,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闪耀着青年革命者的光芒。

  时间的齿轮拨转到百年后,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无数青年倍感振奋。

  今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4周年、第74个中国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立的节日。五四运动以来的一百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一百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一百年。汇聚了中华民族穿越百年风雨、走向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用奋斗的精神谱写激荡人心的青春华章。

  觉醒:

  追溯革命历史,救亡图存于既倒

  1915年,日本乘欧战方酣,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提出“二十一条”。到了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日本紧接着强迫中国代表追认“二十一条”。消息传至国内,全国人民激愤异常,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北京青年学生首先燃起反侵略、反卖国运动的火焰。5月4日,北京13所学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发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怒吼,学生们涌向东城赵家楼,焚烧曹汝霖的住宅,痛打时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等卖国贼,用猛烈的方法惩警亲日派。

  随后全国多地学生、工人也给予热烈响应,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在全国形成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决定暂缓在和约上签字,释放了被捕学生。

  五四运动留下的文献资料中,顾兆熊的《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之示威运动与国民之精神的潮流》、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张东荪《“五四”精神之纵的持久性与横的扩张性》三篇“短评”,是最重要的三份文献。

  北大教授、教务长顾兆熊在1919年5月9日《晨报》“评坛”栏发表的《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之示威运动与国民之精神的潮流》评论,是目前见到最早有关“五四”的文献资料。

  作为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对“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之示威运动”作出更准确、更鲜明的定义。他在5月26日《每周评论》第23号上发表的《“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中率先提出“五四运动”这个词,称“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乃至中国国民的“创举”,尤其是他提炼出的“精神”两字,意义深远。

  张东荪是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上海《时事新报》的主编。5月27日,张东荪在上海《时事新报》“时评”栏发表《“五四”精神之纵的持久性与横的扩张性》,提出“五四精神”一词,比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更凝练。

  这三篇文献,前后呼应,各有侧重,层层深入。从此“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二词镌入史册,如同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东方睡狮在沉睡中惊醒!

  开拓:

  勇开时代新风,天翻地覆慨而慷

  1921年,一艘红船劈开了嘉兴南湖的波浪,舫中的年轻人意气风发,目光所及是整个中国,小小红船承载千钧,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百年来,代代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开时代新风,青年舞台风云际会、英才辈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访苏期间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他向在场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1958年,35岁的“铁人”王进喜喊出了新中国石油工人的豪迈,带领工友创出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

  张海迪5岁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她的事迹曾鼓舞和感动无数人,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号召全国青少年学习张海迪坚忍不拔、昂扬向上的意志品质。

  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的“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顽强拼搏。

  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自己年轻时在农村插队的经历,激励广大青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他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高校考察并与师生座谈,对广大青年学子提出殷切期望。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文化运动中心和五四运动策源地——北京大学,他告诉青年人要抓住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的鼓励和鞭策,鼓舞着中国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发扬:

  赓续奋斗精神,志存高远传使命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力奔跑在青春赛道上,为祖国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活跃在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现场,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勇攀科技高峰……在各领域发光发热的他们,成为今天中国青年的集体画像。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王中美在电焊行业扎根19年,终成中国建造队伍中的“铿锵玫瑰”,将青春书写在跨越大江大河的大桥之上;年轻的“月宫一号”团队,完成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2019年1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留下“中国印记”,这支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3岁……这些壮举背后的一线科研团队中,“8090后”年轻人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许多青春的面庞身影,在奋斗牺牲的漫漫征途中永远定格:不论是33岁撞机牺牲的“海空卫士”王伟、30岁因公殉职的“脱贫之花”黄文秀,还是英勇无畏的江姐、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无数新青年以壮美青春,投入开天辟地的伟业,使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成为现实。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言犹在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要求,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

  新时代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青年奋力奔跑,在苦干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标签:青年;中国青年;五四运动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