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金克健和外公林散之的故事
2023-04-30 07:4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澜涛  
1
听新闻

  金克建,南京浦口人: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江苏九三学社社员,林散之书画研究中心副会长,江苏苏青书画院副院长,古慧济寺英华书画院副院长。自幼跟随外公林散之学习书画技法,通过数十年的创作与践行,在传承家学的基础上,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收获,成为当下颇有知名度的书画家。

  笔者了解金克健,是从他讲述亲身经历的2个故事开始的:

  故事一跟他的外公林散之有关。1985年5月10日金克健结婚,时年87岁高龄的外公林散之到场祝贺,喜赠他夫妇原创诗作书法一幅,内容是:“我爱双燕子/水上同阵飞/愿君同飞去/明日又同归。”20个字里用了3个“同”字,这在林散之先生诗作里是不多见的,林老在诗中把外孙夫妇比作齐飞的双燕,一同出发,载誉归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晚辈的期望与爱戴。

  这幅书法作品金克健夫妇至今仍视为珍贵的礼物收藏,每当他俩想念天堂里外公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用虔诚孝戴之心表达对外公的一片思念深情。

  故事二跟他的大舅林筱之有关。有一次,金克健携带自己创作的一幅立轴山水画,专程登门请大舅指教。林筱之一直深爱着他的这位打小聪明好学的外甥,非常高兴地在他画作空白处,写下了言简意赅的评论:“克健画在苦练中有进步,比以前画的熟练,只是不学用墨变化。墨有浓淡焦湿泼的变化,画树、画石、画皴、画山、画水……都是如此。看看前人的画,尤其是黄宾虹的画和理论,自然会有进步。”

  金克健的外公林散之早走了,今年1月16日他的大舅林筱之也走了。两个书画界公认的艺术大师长辈先后辞世,他心里感到非常难过,尤其是大舅题写在他那幅山水画上的一段话,每每打开画卷阅读时,睹字思人,情不能自己,止不住的泪水簌簌而下,可见他跟大舅林筱之的感情有多深了。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金克健读到此句,感慨万千,感恩长辈在世时对他的培养和爱护,金克健不辜负他们的希望,他要传承家学直到永远。

  金克健的艺术与人生,在外公林散之和大舅的林筱之的指引下一路走来,期间经受了人生的磨难,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悟到了艺术的真谛,汲取到了艺术世家丰腴的营养,助力他刻苦钻研,砥砺前行,磨练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自信,实现了他从小励志当一名书画的愿望,没辜负外公和大舅对他的爱戴和培养。

  金克健的艺术与人生和他特殊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叙述如下:

  1、失去母爱的孩子,金克健的童年是不幸的。

  外公和外婆生育了7个儿女(2男5女),金克健的妈妈是林家最小的女儿,人长的聪明伶俐又漂亮,堪称掌上明珠一般受到二老百般呵护。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金克健出生没几年,他的妈妈就因病离世,外公外婆悲痛欲绝,难以承受如此的打击,许久才从失去爱女的阴影走出来。

  外婆担起金克健母亲的重任,把襁褓中的他带回家扶养和照料。外婆教会他从小做个听大人话的乖孩子,教会他不撒谎、不讨厌,做个诚实可爱的人。随着金克健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在舅舅家孩子领带下进入课堂学习。金克健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不断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令外公外婆感到非常高兴。

  童年失去母爱,对于年幼的金克健来说,不啻是个人生的巨大磨难。好在善良的外婆尽力弥补了他的缺憾,减轻了他童年遭遇磨难的程度,生理和心理健康几乎没受到什么影响。从这个层面讲,有了外公外婆和舅舅的帮助,金克健也算是个幸运的人。因为他懂得感恩,心里总是想着长辈们生前对他的好,他要用传承林氏家学的书画成绩,深情地回报他们,为往圣继绝学,任重而道远。

  2、从隶书的厚重朴拙、高古曲美中汲取营养

  金克健8岁时跟随外公学习书画技艺,书法从执笔、描红、临帖起步;绘画从枝条、柳叶、竹石勾画。在他的外公林散之看来,一个孩子要学习书画,只有从零开始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才能有日后书画独立创作与作品的产生。

  外婆培养了金克健从小听话、不撒谎做个乖孩子的优良品质,这在他跟外公学习书画技法中还真派上了用场。

  金克健乖巧的从没让外公生过气,人又很勤快和聪明,铺垫子、磨墨汁、拿宣纸、递毛笔、换洗水,外公在写唐诗、毛主席诗词,或是书写自己原创诗作等书法作品之前,金克健就把这些准备工作做了到位。外公虽然没有表扬他,但他从外公的脸上读到了满意,常常向他传授独门技艺,令金克健感到受益匪浅。

  冬去春来,金克健从年幼无知的小男孩,变成了一表人才的青年,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外公,不仅只是与他有血缘关系的长辈,而且还是位中国艺术界德高望重的大师。这一年的金克健整整18周岁,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平时受到外公字画创作的耳濡目染,又在外公的传授下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学到了技法,剩下的修行靠自己。那时他的外公已进入了耄耋之年,仍在力所能及地坚持创作,不忍再打搅他老人家静谧安详的晚年生活。金克健认识到日后的创作之门,主要靠自己打开,走出一条传承林氏家学的路子来。

  金克健通过跟外公多年的学习,感悟到林氏书法底蕴来自于隶书。 笔者认为他的这一感悟说在了点子上:纵观林散之的的书法,无论行书、草书皆为以隶入书, 尤其是散翁的草书,写的浑朴苍茫,老辣分批,于空灵含蓄中透着古拙简淡,可谓超凡脱俗,意蕴高远。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跟他外公书法之外的诗文及绘画多方面的修养密切相关,成就了外公林散之超迈时流的大师级艺术气质与风范。

  受到外公毕生遍临《礼器》、《孔庙》、《乙瑛》、《史晨》等汉代名碑的影响,大约十四五岁的时候,金克健开始功夫临摹张迁碑,礼器碑,乙碤碑,石门颂等碑帖,为了多头并举,他又在行书上寻求发展,先后临摹学习了王羲之兰亭序,米芾的素蜀帖,王觉斯的行草,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贴,唐伯虎的落花诗帖,及元明赵孟頫,董其昌等名家的字帖。

  正是经过系统的训练和磨练,金克健把他长期临帖的感悟与林氏书法的独家技法,做了糅合处理,最终形成了他俊逸清秀的书卷气,和与众不同、苍凉朴茂的书法风格。

  在笔者跟金克健几次近距离的接触交谈中,得知他的书法不论是隶书还是行草书,有种常人难以觉察到的苍凉的笔意。他近乎泪眼迷蒙告诉笔者:“那是因为我童年过早地失去了母爱,是我对日思夜想的妈妈的思念,那是我的悲伤与泪水留在我书画作品上的痕迹。我的外公林散之和大舅林筱之生前能看出来,二老生前都说我在写字作画的时候,心里总装着妈妈,孝心入书画,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3、林散之毕生传奇成就的艺术人生,深刻影响外孙山水画创作。

  林氏家学,对金克健来说好比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让金克健的同龄人羡慕不已。这是他今生的造化,所以,他跟外公林散之的学艺过程也是个了解他的极好机会。

  金克健告诉笔者,他的外公林散之先生,生于清光绪24年(1898年11月),那一年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亦称维新变法)运动席卷全国,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距离改朝换代近在咫尺。

  世事难料。金克健的外公13岁时,由于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重担落在了外公母亲一人肩上。少年的外公为了减轻他母亲的负担,只身来到南京城里跟民间画师学画人像,希望通过这行急济家庭,解决衣食问题。后因病返回乡里,学徒生涯遂告中断。这足以证明林散之学画比学书早。病愈后,师从本乡秀才范培开学习书法,始知悬腕执笔之说,这一年他的外公16岁。但真正改变他外公艺术与人生的转折点,是他后来结识到了晚清进士张栗庵。张家是名门望族,家藏图书、碑帖数万卷,林散之拜在张门之下,在此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籍、临摹碑帖,打开了眼界,艺事日进,文化底蕴迅速攀升,为他20岁前以画人物为主,20岁后逐步转向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难怪金克健的外公晚年还在念念不忘这位贵人。

  张栗庵自己博学多才,又能慧眼识人,他认为林散之若要出人头地,张门已经容纳不下这位英俊之才的长远发展需求,需要有更好的老师指点迷津,方能成为一代艺术名家,乃至一代大家。

  金克健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是个最了解外公的晚辈人。他告诉笔者,张栗庵先生不仅是他外公人生路上的第一贵人,而且也是个无私奉献的忘年交与挚友。

  张栗庵先生是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好友,他为了使林散之得到进一步深造,1929年春,金克健外公林散之在张栗庵的引荐下,前往上海投师黄宾虹,使之成为金克健外公人生第二次转折点。是年,林散之31岁,张栗庵60岁(于2年后的1931年去世)。

  金克健的外公跟黄宾虹学习了3年(1929~1932)绘画,深感黄先生的笔墨高度,在他灵魂深处产生的震撼力是无比巨大的,尤其是黄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诲,对金克健外公的影响格外深刻。在黄宾虹艺术思想指引下,1935年春,时年37岁林散之依然决然进行了万里壮游,脚步遍及南方七省,得画稿800余幅,创作诗词200余首,撰写散文游记若干篇,跋涉旅程达18000余里。

  显然,在金克健外公林散之看来,导师提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艺术主张,是山水画家成才的必由之路,否则,很难想见在那经济窘迫、交通梗塞乃至兵荒马乱与匪患横行的年代,一人要逾越如此多的困难,甚至需要冒着生命危险,踏上远游的征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即便是在今天交通便利的情况下,要完成这种跋山涉水的远游,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呀!

  金克健的外公林散之克服了千难万险,领略到了神州大地山水形胜的千变万化,把他跟黄宾虹学到的山水画理论与技法,用在了写生画稿的创作中,并参照了元四家王蒙山水繁线密点、焦墨渴苔、层峦叠嶂的特点与牛毛皴法,汲取清初八大的山水禅意迷蒙的技法,慢慢走出了为黄宾虹风格的笼罩,确立了其自身的艺术特点:

  以隶入画,既重骨力又重勾勒,多皴并用,格调高雅,金石味浓,尤其注重用笔的细微变化,刻画景物,生动活泼。然诗人气质与风范独特,画面多落富款,图文并茂,是林散之山水画最为显著的特点。

  如今,外公林散之的山水画成了金克健临摹的主要蓝本,并参照临学八大、石涛、黄宾虹山水画,使得他自己的山水画也具有了林氏家学艺术基因传承的气象,有了自己的笔墨感悟,受到了深刻影响:树石峰峦,清溪叠映,飞瀑流泉,山岚流美,云遮雾障,在金克健水墨丹青的晕染之下,也是有了精彩纷呈一番呈现。

  金克健以往在跟外公林散之和大舅林筱之学习山水画技法过程中,练就了童子功,有了诸多的沉淀和积累,助力他毕生受用。前不久金克健这样对笔者说:“林氏家学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从事书画创作的优势,我要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走好自己今后的艺术人生,为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创作更多更好的书画作品来。”

  10多年前,江苏苏青书画院聘请金克健为副院长,他的书画创作激情与兴味得到空前的高涨,成了书画院的领导和名副其实的画家。

  笔者认为,一代艺术宗师的后人,传承家学,任重而道远。书画为己任,不亦重乎。愿书画家金克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书画作品,为新时代锦上添花,为南京林氏家学增色添彩!

标签:林散之;金克健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