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学子三下乡:绿色长征共筑梦,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3-07-29 20:21:00  作者:李颖 鲁静雯 陈敖恺 沈子勤  
1
听新闻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7月16日至7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手绘阿湖,心系圣泉”实践团队于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阿湖镇阿湖村及阿湖镇附近的圣泉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主题开展活动,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接力绿色长征,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谱写新篇章。

  深入田野,科学评估绿色发展

  为充分了解阿湖村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实践团于7月16日前往阿湖村进行了为期2天的生态科考调研。

  队员们分为三组,采用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分别就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三个方向展开实地调研,并对采集的土壤、水样等进行化学分析,将数据分类汇总、计算比较得出结论。

  团队成员在开展调研的同时,对周边质量较差水域进行净滩行动,开展巡视河道、检测河流活动,推动环境质量恢复与提升。

  最终团队将调研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与分享。实践团队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评估了阿湖村的绿色发展水平和潜力,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为促进阿湖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帮助。

  生态画卷映阿湖,乡村风光创新貌

  7月18日至7月21日,实践团在阿湖村“荷韵”景区的一面长约8米、高约3米的墙上完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创意的墙绘。墙绘左边是一幅清澈明亮的画卷,水与蓝天相映成趣,象征着阿湖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位年轻的探险家,她拿着望远镜看向远方,她象征着阿湖村的下一代,也是实践团成员们自己的写照,她寄托着队员们对阿湖村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憧憬。同时,墙绘右边是她看向的远方,从左边延伸过来的涓涓细流滋养着阿湖村的生机与活力,青葱的树木点缀着阿湖村的宁静与美好,两个红房子展现着阿湖村的繁荣与富裕。团队表示,希望通过墙体彩绘展现阿湖村的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乡村注入艺术、让乡村拥抱文化,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吸引游客、促进发展。

  随后实践团与阿湖村志愿者共同在墙绘旁种下红枫树,因为它象征着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在寒冷的环境中亦能绽放火红的色彩,希望后来人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不畏艰险,大步向前,迎接绿水青山新征程。

  启蒙儿童,传播生态知识

  在生态文明知识宣传阶段,团队成员以开展爱心暑托班生态知识课程、发放传单、科普访谈及生态讲座为主要活动内容,进行生态文明知识授课与科普。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特别关注了阿湖村的下一代,即阿湖爱心暑托班的孩子们。7月22日,实践团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知识讲授活动。团队成员们与孩子们一起观看纪录片《家园》,探究生态环境的演变,并结合物理化学知识,向孩子们讲述地球的奥秘;接着,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生态瓶,培养他们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切实行动;最后,团队带领孩子们种下自己的植株,生态文明的火种播撒于孩子们的心中。

  7月23日至7月24日,队员们在圣泉湖风景区及周边社区发放印有生态文明和节水护水知识的传单并开展主题宣讲会,同时对附近的村民、游客进行了科普采访,填写了约10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在调查居民对生态文明认知情况的同时,也进一步起到了宣传的效果。期间,村民热情参与,积极响应,与队员们共同宣传生态文明知识,传播节水护水理念。绿色传承需要代代人的努力,这是代代人的长征。

  党员示范引领乡村治理,青年志愿者接力绿色长征

  实践临近尾声,“手绘阿湖,心系圣泉”实践团队走访了阿湖村党委书记郭书记。在对郭书记的采访中,他表示:“现在阿湖村的生态环境蒸蒸日上,街道干净利索,垃圾运输有序,老百姓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青山绿水进一步显现。”此外,郭书记还对实践团此次志愿服务表达了肯定态度:“我看了你们的墙绘、授课活动,我感到很满意,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计划,振兴乡村,振兴我们的家乡!”

  随后,实践团成员对参加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我校往届毕业生进行了专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志愿者,我们身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要厚植为民情怀,自觉担当尽责,走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时刻保持青春活力,在一线工作的实践中磨砺自己,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被采访者说。

  “以前我总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离大学生很远,但当我真正投身此次社会实践时,我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本次实践中,我们在学会团队合作的同时也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给阿湖村的村民,将绿色长征接力棒顺利传给了下一代。这十天的社会实践对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意义重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绿色长征,勠力同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李颖 鲁静雯 陈敖恺 沈子勤)

标签:生态文明;实践;乡村
责编:刘岩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