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4月25日一大早,记者接到高邮市卸甲镇周邶墩村党总支书记许乃林“报料”,请求媒体夸夸该村好村民杨辉默默无闻、悉心照料体弱多病“傻哥哥”杨光的爱心善行。
25日临近中午12时,记者随周邶墩村村干部吴宏妹前往杨光家中进行了采访。刚到门口,只见一块网式铁丝栅栏挡着院门。院内,中等身材的杨光正站在门口悠闲地傻笑,其弟弟杨辉中午下班骑着电动车一到哥哥家,就直奔厨房忙碌着为“傻哥哥”杨光准备午饭。
采访中,杨辉告诉记者:他今年56岁,现在卸甲中心卫生院放射科工作。其哥哥杨光今年60岁,杨光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然而不幸的是其妻子9年前离婚改嫁,儿子因犯诈骗罪正在服刑期,尚有4年才能出狱。独自生活的杨光2021年1月初因突发大面积脑梗死入院治疗,虽然命保住了,却留下“病根”,时常因脑子不好使导致大小便失禁……面对体弱多病、独自生活且需要人照料的“傻哥哥”杨光,杨辉在家人支持下,从此主动承担起了照料哥哥的重任。
洗衣、做饭、陪护,剃须、服侍大小便……每天,这些成了杨辉工作之余忙得最多的事情。2021年1月初,杨光突发脑梗死被送至高邮市人民医院救治,杨辉及家人一直在医院轮流进行守护。眼睛熬红了,杨辉不叫一声苦。出院后的杨光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时常失禁,经常把身上及床上搞得一塌糊涂。杨辉每次都会及时帮其进行清洗,替他换上干净的衣服,不嫌脏,不叫累。平时,杨辉无论在单位,还是亲友聚餐,总会记得为“傻哥哥”杨光留一点饭菜打包带回来,然后放在冰箱里,分批加热给他吃。
由于杨辉的工作单位在卸甲卫生院,自己家在龙奔集镇,离杨光的家有10多里路,自从2021年1月中旬杨光出院回家后,杨辉就风里来,雨里去,为“傻哥哥”做这忙那。每天一大早,杨辉就会赶在上班前到“傻哥哥”家为他烧早饭,打扫卫生,除了烧粥,做面条,还不忘置备一些面包、水果和开水给哥哥充饥。然后自己才急匆匆去上班。中午,杨辉再忙,也要骑着电动车到哥哥家,为他忙着做可口的饭菜。比如,今天烧杂烩汤、明天就是红烧肉……总之变着法子,用简单的饭菜改善其口味,然后帮其清洗衣物,再亲情对话。如果实在来不及,就在单位食堂打包一些饭菜带回来加热给哥哥吃。傍晚,下班后的杨辉也会到哥哥家,等烧好、照料其吃好晚饭、安顿其休息后,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自己的家。
杨辉照料“傻哥哥”杨光尽心尽力,为了让哥哥生活更舒服,杨辉特地置办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电磁炉等家电,生怕照料不周有个闪失。无论炎炎夏日和数九寒冬,杨光每晚都会帮哥哥开好空调,定时控制好室温让其安睡才回去。每天,杨辉都会抽空帮哥哥剃须,清洗衣物,冰箱里放满了好吃的菜肴随时可加热食用。每隔一段时间,杨辉还自己学会帮哥哥理发。
今年3月22日傍晚,由于看管不慎,哥哥杨光独自出门掉入屋后的庄台河陷入淤泥不能动弹很是危险……在邻居及好心路人的及时相助下,杨光才被救上岸,为了防止再生意外。杨辉只好将哥哥杨光家院门用一人多高的防护栅栏钉牢,中间留一个小洞,这样,“傻哥哥”不会再轻易跑出来,他与外边人也可以互相看到,随时了解他的言行举动。今年84岁的金家岱老太太告诉记者:“作为左邻右舍,平时,我们看到杨辉起早贪黑对他哥哥照料得很好,也很辛苦,却从来没有什么怨言……在杨辉工作忙,一时半会不能按时赶回来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给他的‘傻哥哥’隔三差五送些饭菜,比如,前天,我送的是大蒜苗烧肉,青菜汤,昨天,我送的是茼蒿蛋汤、烧莴苣!”周邶墩村村干部吴宏妹表示:“杨辉每天往返10几里路,来给他的‘傻哥哥’杨光烧饭,清洗,服侍他,真不简单……他的爱心善举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我的哥哥生活不能自理……我作为弟弟不能放弃他,悉心照料他是我应该做的,今后,只要有一口吃的,我绝不会饿着他!”采访结束时,杨辉满怀深情地表示。
通讯员 吴继原
江南时报记者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