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交通,非凡十年——
高速公路,一纵一横,全国通达;
高铁开通,一城双站,全线闻名;
高等航道,京杭运河,全省示范;
高邮机场,通用航空,全力腾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邮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以及省和扬州市交通发展规划布局,抢抓机遇,踔厉奋发,擘画并实施了一个又一个重大交通发展项目,筑就了一座又一座交通发展“里程碑”。
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开天辟地”
近十年来,对于高邮交通人来说,是只争朝夕、弥足珍贵的‘黄金十年’,是快马加鞭、驰而不息的‘奋斗十年’,更是遥途知马力、事业发展的‘迅猛十年’。十年来,高邮交通从乡村小道接轨国省干道,从内陆河湖融入长江大海,从“地无寸铁”迈入“高铁时代”......高邮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启权回首十年来高邮交通发展成果如数家珍。
汽笛鸣响,高铁驰骋秦邮大地。2020年12月11日,这是高邮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永载史册的一个日子——连淮扬镇铁路开通运营,高铁高邮站和高邮北站投入使用,高邮彻底告别了“地无寸铁”的历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由此填补了高邮交通运输发展的最短板,掀开了高邮交通运输发展新篇章。更令高邮人民欢欣鼓舞的是,2021年1月,全国铁路实行新的运行图,高邮正式加入全国铁路“朋友圈”,高邮人自此从“家门口”坐上高铁可达全国各地。
京沪宁盐,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十年来,高邮围绕“一横一纵”高速公路布局,加快推进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先后完成高邮、界首、八桥互通提升改造。2022年5月28日,宁盐高速公路扬州段工程建设指挥部在高邮驻地举行揭牌、授旗仪式,标志着宁盐高速高邮段建设正式启动。宁盐高速高邮境内全线长58.53公里,项目在高邮境内设有“1+1+6”交通基础服务设施,高邮总投资约138亿元,建成将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服务群众快速便捷出行。
“五改三”工程,水上高速浪涛奔涌。通扬线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和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干线航道。通扬线高邮段整治起点为运东船闸下游武安大桥,止于高邮与兴化交界处。按三级航道标准整治,设计最大通航船舶等级为1000吨,工程概算总投资22.8亿元,建设工期4年。2022年2月,通扬线高邮段航道整治工程传出捷报:航道施工项目通过交工验收。这是扬州全境继京杭运河后第二条“水上高速通道”,进一步打通了里下河地区的通航瓶颈,对打造安全、畅通、生态、高效的全省内河高等级干线航道网,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邮机场,梦想启航未来可期。2015年11月高邮机场已被纳入高邮市“十三五”交通发展计划。2017年11月高邮机场被入选《江苏省“十三五”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及《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年,高邮机场被入选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2019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将高邮通用机场项目纳入扬州航空科技创新“十个一”重点工程。2020年高邮通用机场项目预选场址顺利通过民航评审。
京杭运河,打造绿色现代航运。2021年9月28日,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高邮先导段工程在高邮正式开工。京杭大运河高邮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约16.9亿元,通过航道整治提升运河航道承载能力、生态景观亮化提升运河颜值、服务品质优化提升运河功能性、打造智慧运河提升现代感。界首水上服务区、高邮北港改造工程、内河应急搜救中心、环高邮湖风景廊道、城南停泊锚地等一系列重要项目的落地,将使更多的交通发展成果全面惠及人民。
十年奋斗,高邮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稳步增长,基本形成“一铁一空两水两高三横三纵一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格局。至2020年,高邮市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2840.8公里,较2015年增长6.0%。公路总里程达2167.0公里,增幅4.9%,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27.2%,高于扬州市平均水平。内河航道里程达629.8公里,增幅2.6%,航道网密度为32.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千吨级航道里程占比为7.0%,高于扬州市平均水平。
“四好农路”建设成为国省示范
“道路通了,村容美了,环境靓了,我们村的罗氏沼虾、淡水鱼真正实现了远销全国。”周山镇龙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时广山感慨道。十年前,从周山到上海要转几趟车,如今早上发货,中午就到了,货运时间大大缩短。
道路通,百业兴。十年来,高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建设乡村道路,为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打造“跑道”。
大力推进“四好农路”创建,先后制定《高邮市创建“四好农村路”达标市三年行动方案》、《高邮市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两年行动计划》、《高邮市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工作方案》,先后创成扬州市首个省“四好农村路”达标市、“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在这期间,持续推进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02公里、桥梁改造34座、生命防护工程421公里,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100%,建成X205南延、X202南延、X204南延、X302(G233-周龙线)等工程,完成撤渡建桥项目,建成界首运河大桥,开工建设X304(周龙线-G233),有序推进X302(周山-S264)、X310等前期工作。
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特色路数据库,打造11条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乡村旅游路线,“驿路上有你”农路品牌跻身全省第三批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成果优秀队列。
公路管理养护成效显著。持续打造农村公路管养服务品牌,“邮乡阡陌服务服务组”先后被命名为江苏公路服务品牌、江苏交通运输行业优质服务品牌、江苏省优质服务品牌等,同时又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优秀文化成长力品牌。有序推进养护工区建设,建成市区公路应急处置基地、东部三垛养护工区和西部湖西养护工区,有力推动精细化养护、预防性养护、机械化养护及养护工区标准化。取得养护管理成绩新突破,公路技术指标MQI值为94,PCI值91%,RQI优良率为92%,县乡道管养质量再次夺得扬州市第一名。
客货运输水平和交通治理能力不断攀升
十年来,高邮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十三五”期间,高邮交通投资再创新高,累计完成交通投资较“十二五”增长266.4%,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提升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道路客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探索运游结合新模式,开辟上海、南京、常州、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至高邮的旅游专线,开通“扬州-邵伯-高邮”大运河水上游览线。切实推进公铁无缝换乘,开通高邮至扬州西站的直达班线。提升道路客运行业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对送扬班、菱塘班、邮扬班进行公车公营改造。
——城乡公交一体化释放“红利”。2022年1月21日起,高邮市开始实行“全域公交同价一票制”,票价统一为2元。目前,高邮市城乡29条公交线路均实行了“2元一票制”。新政实施以来,惠及44.9万人次,乘客人数比2021年同期增长30.1%。与改革前相比,高邮公交线路总里程由过去的210公里提高到825公里,提高率392%;日载客量大幅增加,每日载客量从8000人增至24000人,新增办理市民卡35600人;惠民幅度进一步扩大,原来仅城市公交实行优惠政策,现城乡公交全面普及优惠政策,实行优惠票价,票价优惠后,在客流不变的情况下,预计每车每日让利约470元,每年惠民让利约2600万元。
——智慧交通建设亮点纷呈。建成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分中心,实现干线路网实时监控管理、指挥调度、应用服务、预案及辅助决策。建成G233、S611等“感知公路”,大幅提升公路智能化水平。S125高邮湖特大桥、S264北澄子河大桥装配桥梁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同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桥梁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桥梁技术档案、桥梁检查评定和营运状况信息化管理。
——绿色交通建设全面推进。高标准推进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通过省级验收。积极探索绿色养护生态养护,实现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100%、再生里程占大中修总里程比率30%以上。贯彻落实国省市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策部署,实施大运河环境综合整治、运河西堤城区段环境提升等工程。实现城市公交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100%。
——平安交通建设不断深化。不断加大道路运输、水上交通、港口危化品仓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落实“两客一危”企业安全管理和督查,严把行政审批许可“三关”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行动”、“大整治行动”等安全检查和监管活动。积极开展货运市场整治,联合公安交警加大治超治限工作力度,超限率从以往的3%降低至1.33%,交通事故显著下降,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