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盐都区总工会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深入开展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形成集约优势,推动企业与职工形成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应共创的利益共同体,小小工作室释放出关爱职工大温暖,为推进“强富美高”新盐都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作用。
以点带面,扎实抓好工作室建立
针对区域内集体协商工作覆盖面不高、质效不佳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助推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按照省市总工会要求,2018年初,盐都区总工会与区人社局、工信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从场所建设、组织机构、功能发挥、制度建设和目标进度5个方面明确提出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的建设标准。
盐都区总工会首先在智能终端产业园建立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经过为期半年的试点探索、集体协商工作在园区内各企业得到全面推广。在总结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区总工会及时在全区14个镇街进行全面推进,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推动集体协商工作指导室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以人为本,着力打造高素质队伍
良好的硬件设施,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软件服务。盐都区总工会针对“不会协商、不敢协商”等协商难题,从加强集体协商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入手,先后邀请省总干校教授、省总集体协商专家、市总工会部门领导等作专题讲座,促进基层工会干部和相关兼职人员对集体协商的要素、流程、议题、技巧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提升。并坚持每年举办集体协商工作指导员、职工方协商代表培训班,让指导员按照“四会”标准成为集体协商工作的行家里手,使协商代表能力有“质”的飞跃,变得更加能说会道。
盐都区总工会先后聘请3名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建立区集体协商工作站,形成“一站多室”工作指导链。在做好面上指导工作的同时,还专门就如何确定协商议题,切实提高集体协商代表能力素质等方面,对部分单位进行零距离指导、面对面服务。制定《镇街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意见》,明确兼职指导员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考核要求,对指导员整理出的典型案例给予一定的奖励,较好地调动了他们推进集体协商指导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动能。
以质见效,充分发挥“四项”功能
盐都区总工会为切实提升区域内企业和行业集体协商工作整体质效,采取片区化推进、集约化管理方式,推动集体协商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充分发挥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的宣传教育、指导服务、专家问诊和活动组织“四项”功能。
全区各基层工会以工作室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集体协商重大意义的宣传推广工作,切实提高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对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的认知,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增强企业要我开展协商和职工我要开展协商的意识,造浓全面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的良好氛围。并积极主动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将集体协商要约书、工作流程、专项协议、集体合同等样本印发给各企业,推动集体协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有效形成。
盐都区总工会组织专兼职指导员深入调研区域内有关行业发展动态、实体企业经营状况和职工工资收入情况,为所服务企业和行业进行把脉问诊,及时对开展集体协商工作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推动集体协商工作在企业和行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协商成果真正惠及广大职工。与此同时,区总工会职能部门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体协商工作交流研讨活动,总结得失、提炼经验,不断促使集体协商工作向纵深推进。仅2023年,全区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就接受相关工作咨询295人次,帮助指导93家企业开展或深化集体协商工作,进一步推进整体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王新慧 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