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驱动,走“精”城市社区善治之路
2023-11-22 14:47: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常住人口3.3万余人,辖区内新市民占比超80%,流动人口占比超35%;辖区内商品房小区、沿街商铺众多,管理难度较大……

  面对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无锡市惠安区长安街道惠南一社区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主动实践,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域网格化管理体系,以绣花针功夫走出城市社区善治之路,以精细化管理推动“精网微治”在“幸福惠南”落地生根。

  精思巧构,“一个核心”凝聚“向心力”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作用,成立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两委”成员为组员的网格管理工作小组,统筹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

  按照“地理布局、区域属性、人员相熟、便于管理”原则,将辖区划分为19个网格,细分微网格125个,纵向构建“街道指挥中心—社区治理中心—网格—微网格—户”五级治理体系。19名专职网格员依托“网格3.0”平台,在网格内采集信息、掌握民情、上报隐患,主动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优化“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格局,探索“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网格管理体系网”双网融合新路径,推动基层治理“单打独斗”向“并肩作战”转变。

  精准实施,“双线联动”激活“内生力”

  线上,用活网格群,足不出户化解“烦心事”。以“一格建一群,一户有一人”为标准,建立125个网格群,打造线上互联互通的居民“议事圈”、信息“共享圈”、协同“治理圈”。居民打开网格群,即可一键上传问题诉求,网格中心接收信息后,按照紧急程度指派网格员对接处理。网格员在群里实时发布各类便民惠民、安全防范、反诈预警等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

  线下,用好微阵地,协商共治架起“连心桥”。在网格中建立3个“议事亭”和1个“红网加油站”,社区“两委”、网格员、微网格员轮值接待群众,收集群众“闲聊”出来的琐事,“吐槽”出来的问题,“畅谈”出来的愿景,形成“问题清单”进行分办,推动“问题清单”转为“满意清单”。将人大代表接访日、“有事好商量”等在议事亭集中开展,让居民畅所欲言,实现“民声”与“民生”同频共振。

  精心培育,“三支队伍”增强“联动力”

  “法律明白人”队伍,将法送到群众身边。从辖区内教师、医生、法律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挖掘骨干力量,培养一支“能干事,带不走”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切实发挥好“地缘”“业缘”“趣缘”优势,积极协助社区开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红惠先锋”队伍,助推红网精治走深走实。吸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先锋党员等多方力量,化身小区党支部的“千里眼”“顺风耳”,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成效在网格体现”,先后解决困扰小区居民生活的民生类问题30余起。

  “志愿者服务”队伍,多元惠民服务温暖邻里。紧盯事关居民安居乐业的难点、堵点问题,紧扣“组织覆盖到楼栋、工作延伸到居民、志愿服务在一线、矛盾化解在源头”要求,将辖区内志愿者就近编入网格,与网格员、微网格员一同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敬老孝亲等便民惠民活动。

  精耕细作,“四方作业”提升“共治力”

  发挥社区基础作用、街道核心作用、职能部门下沉作用、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建立“社区、街道、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四方联动机制,增强协同共治能力,同心破解治理难题。

  强化“吹哨报到”力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街道在网格管理中“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一体多元、协调联动的共治机制,以“哨”为令,闻“哨”而动。发挥“红惠物业”力量,建立“红惠物业”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提升物业公司服务水平,升级和壮大网格内的“红色管家”力量。激活“网格蓝+”力量,深度整合“网格蓝+消防橙”“网格蓝+环保绿”“网格蓝+城管蓝”等力量,在消防安全、文明城创等领域形成共建项目,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签:网格;精思;向心力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