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举办2025年校友返校日活动
2025-05-19 10:1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东润 于雅淇 高媛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五月,草木葱茏,榴花正红。5月17日,苏州大学举办2025年校友返校日系列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苏大学子,重聚菁菁校园,再叙同窗情谊,共话母校发展。

  当天上午,苏州大学校友返校大会在天赐庄校区存菊堂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洪晔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教学改革等内容介绍了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建设成果。她指出,校友们以赤诚之心回馈母校,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苏大校训。未来,学校将着力构建双向赋能的校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校友网络,打造全球苏大人发展共同体,实现校友与母校的共生共融。期待能与海内外校友携手,共同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贡献力量。

  校友代表、1979级校友、广东校友会会长柯惠琪表达了重回母校的激动心情以及对母校的诚挚祝福和感谢。他表示,近年来母校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各自专业领域发光发热,诸多校友始终心系母校,全力支持母校发展。他欢迎更多优秀毕业生投身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彰显苏大人的使命与担当。

  校友代表、1977级校友、物理校友会会长、江苏捷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振明博士回顾了在母校学习和工作的故事,分享了创业过程中母校给予的资源和帮助。他表示,苏州大学是广大学子最坚实的后盾,学校的发展更是全体校友共同的荣光,希望校友们能常怀感恩之心,将苏大人的精神薪火相传,助力母校在新的百年征程上再创辉煌。

  为进一步凝聚广大校友的力量,充分打通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会上,天赐东吴校友壹期基金发布。基金发起人、1987级校友、计算机校友会常务副会长、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查磊表示,集团致力于成为母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助力者”,为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搭建坚实的平台,期待更多校友能参与其中,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推动母校创新创业教育走上“快车道”。

  长期以来,交通银行作为苏州大学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师生金融服务优化、智慧校园体系构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场,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超上台捐赠基金,苏州大学国内合作发展处处长、校友会秘书长、基金会秘书长程晓军接受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

  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部高级私银业务专家金薇指出,自1989年起,交行与苏大积累了深厚情谊。本次捐赠是交行向校园传递温暖,创新营销合作模式的新尝试,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推动慈善资源更精准地对接教育领域,促进双方合作共赢迈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发挥校友在助力学生科研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今年学校启动了校友导师计划。会上,招生就业处处长靳葛为1984级校友张忠民、1987级校友查磊、1989级校友金志峰、2000级校友张向飞、2000级校友毛波杰、2009级校友张鹏飞、2012级校友赵海鹏、2020级校友花雪晴8位校友颁发校友导师聘书。

  一直以来,苏大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得到了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为进一步发挥校友在本科招生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学校聘任1977级校友魏菊玲、1986级校友刘兴健、1987级校友栾强军、1993级校友王纲领、1994级校友陈大雨、1998级校友黄义奎6位校友为“校友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宣传大使”。

  会上,还举行了新成立校友会授旗仪式。程晓军为新成立的电子信息学院校友会授旗。电子信息校友会会长、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金志峰上台接旗。

  当天下午,行业特色校友会交流座谈会在红楼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围绕“校友生态圈共建:跨行业协同与母校赋能发展”“产教融合新机遇: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学研共赢路径”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搭建起交流互鉴的平台,强化了校友与母校间的联系。与会校友提出了诸多深刻的思考与建设性意见建议,共同为母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学长,接下来我还将以校外导师身份辅导并鼓励学弟学妹。”2000级校友毛波杰表示,“希望大家能找准人生方向,响应时代需求,结合自己兴趣和专业特长,去实现自己的创业就业梦想。”

  “我们与苏大的故事走过了60年。”与昔日同窗再聚母校,1965级数学科学学院的沈思初已是满头白发。“作为老校友,我们十分骄傲地看到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时代给了青年学子最好的环境,大家也要握紧我们递出的‘接力棒’,为母校争光添彩,为强国建设出力!”

  据悉,在校友返校日期间,苏州大学为值年返校校友免费发放了校友餐券和纪念品,还提供了本科招生政策咨询服务、游园集章、校友市集、“科学零距离”体验、亲子互动等特色活动,并在学校设置了多处打卡点。博物馆、文星阁在返校日当天也全天开放,校友们漫步校园,触摸母校的文化脉络,重温青春岁月中的温馨点滴。

张东润 于雅淇 高媛

标签:校友;母校;苏州大学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