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11月4日上午,放射科门口,一位男青年手中拧着影像检查片袋,连声对邓主任表示感谢。原来38岁的王某半年来经常头晕不适,近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摔倒,来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医师开具了颅脑磁共振检查。由于引起头晕的原因不明确,王某情绪有些紧张焦虑。磁共振检查前,邓主任对其耐心地指导和安慰,打消了患者的紧张和不安。磁共振扫描结束,邓主任发现王某右侧大脑半球多发慢性缺血性脑梗死。建议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CTA)。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向其解释了血管显示方面,CT血管成像(CTA)比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效果要好。患者采纳了主任的意见。CTA检查完成后,邓主任将检查结果为患者进行了通俗详细的讲解。结果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蓝箭)较左侧(红箭)明显狭窄、纤细,考虑动脉炎。困扰王某半年头晕的原因水落石出。
近日,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勇刚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成功开展了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同期开展了冠状动脉CTA检查。此类技术的成功开展,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更直观的依据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相二院的诊断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高度。此类新技术的推广,填补了周边地区医疗技术的空白。将让更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受益,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先进的诊疗服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病变呈现年轻化趋势,致残率、复发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选择合理、快速的影像检查技术,进行影像综合评估,对病变做出准确诊断、分型及分期,及时尽早干预,为临床提供客观治疗依据。
头颈部CTA检查具有时间短、并发症少、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已经成为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及长期随访的首选无创影像学方法。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楚显示血管管腔内、外以及管壁的情况。如:判断血管管腔狭窄的程度,分析斑块的成分(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诊断细小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等。
时间就是大脑。CT脑灌注成像(CTP)通过快速注射造影剂后,分析脑血液动力学改变。通过相关数学模型计算出灌注参数,动态的研究器官、组织、或病灶区域微血管的灌注情况。评价早期脑卒中患者脑血流低灌注区、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半暗带通俗的讲就是可以挽救的脑组织。CTP结合头颈部CTA一站式联合扫描,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判断病变进展,科学指导临床治疗。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通过浅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观察冠脉血管有无狭窄,对病变部位的方位、范围、严重程度、管壁情况作出诊断的无创检查方法。通过冠脉CTA可了解冠状动脉的起源、分支、斑块、狭窄、钙化积分,心脏及心脏以外扫描视野内的其他情况。冠脉CTA应用广泛,适合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对冠心病的筛查,判断心肌缺血症状是否与冠脉血管相关,以及冠脉放置支架和搭桥术后患者的复查。
脑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成功开展,使相二院放射科业务能力迈上新台阶,也标志着影像科业务范围由解剖影像向功能影像学发展的积极探索。助力提高相二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相二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