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何建明文学创作学术会在苏州举行
“国之大者”开拓新时代文学
2022-10-31 13:3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孟正中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10月30日,第二届何建明文学创作学术会在苏州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著名作家何建明文学创作所展现的“国之大者”与之精神内涵,对何建明40余年的60多部作品的重大社会贡献和特殊影响力作了一个多角度、全方位地研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并在多个场合上要求我国当代文艺工作者要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国之大者”。当代作家们更要胸怀“国之大者”,争做“国之大者”。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说:在中国文坛,何建明先生自本世纪以来,一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所属单位的领导,但他始终勤奋创作,并且在文坛享有很高地位,尤其是他的作品,在社会上和广大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至少他在中国文坛有以下几个第一:同时代作家中创作的作品尤其是报告文学作品是最多的一个;获国家奖最多的一个,他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五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一个在中央大报头版——2004年7月9日在《光明日报》头版和二版发表了阐述科学发展观理论起因的《永远的红树林》报告文学,由此开创了“中国报章报告文学”先河;他的报告文学作品被拍成影视作品最多,其电视连续先后三次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他也是被翻译到国外作品最多的报告文学作家,目前已有18部作品被翻译到世界各地;他还是第一个获得俄罗斯国家图书奖的中国作家;他也是全国作家中唯一的劳动模范,关于他,我们还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第一”来。在几十年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当国家建设和现代化事业呼唤时,当国家有大灾大难时,当人民和党组织需要时,何建明先生总是出现在现场、出现在第一线。可贵的是,他每次冲锋与出击,都为这个时代和人民创作出了优秀作品,由此也在文坛上出现了人们熟悉的“何建明现象”,他因此也成为文学界的“国之大者”。

  “文者,贯道之器也”,强调做文章要反映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何建明曾说:“一支笔可以改变一个群体的命运”。90年代何建明创作的《共和国告急》,揭露并批判了为了金钱和利益对矿山滥采滥挖导致矿难频发的社会现实,引起国家决策层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而他的成名作《落泪是金》引发全社会关注贫困大学生热潮,推动了国家出台救助贫困大学生的“绿色通道”等政策的出台;更有讲述了“真实红岩故事”的《忠诚与背叛》直接推动和影响了全党、全国后来开展的“忠诚教育”活动,成为全党学习的读物;何建明应外交部之邀创作的《国家》,真实再现了利比亚撤侨行动这一历史事件,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部反映国家重大外交行动和外交队伍精神风貌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后来被改编为电影《战狼2》,近期上映的电影《万里归途》等影视作品的故事原型都出自此书;被中宣部列为“纪念建党百年”的重点献礼书《革命者》,将沉睡在历史深处的年轻革命者唤醒、激活,全国围绕此书开展红色主题讲座、读书活动超200场次,线上线下听众超千万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社会对何建明的评价,何建明关注弱势群体,塑造时代英雄,忠诚为国家和人民的重大事件作记录。何建明的创作,伴随的是整个改革开放时代,作为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他的创作也一直代表着当代报告文学的水准。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发言说:自徐迟之后,中国的报告文学就是一直由何建明领军的,几十年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报告文学文体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为这一文体能够成为中国文学潮流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力量。何建明的创作内容和题材极为广泛,涉及各个领域,而且都有精彩与经典的作品流传于世。他在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和担任长达25年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副会长的岗位上,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当今的报告文学骨干,相当一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文学理论家胡平、丁晓原、王必胜、孟繁华、黄宾堂在学术会精彩发言,他们说: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指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此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就是需要“国之大者”精神和千千万万的“国之大者”。何建明作为作家中唯一的全国劳模,他脚踏大地,躬身前行,正是劳模精神衬底、时代责任扛于肩,“不得不写、不可不写、不忍不写”的态度,使他成为同时代作家中创作的作品尤其是报告文学作品是最多的作家,也成为获国家奖最多的作家。

  著名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评价何建明是“时代文学的思考者”,他认为“以何建明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作家是‘以人民为中心’文学思想最热情的响应者,最积极的践行者和最坚定的开拓者。新时代推动着中国报告文学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作为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也为这个时期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最为突出和最为重要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何建明创作了大量反映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优秀作品方面,而且体现在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敏锐提出和深入思考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建构问题。他的创作实践和文本影响,对当代文学事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

  上海作协负责人介绍了近年何建明在上海创作的几部大作品,尤其是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候,何建明一直坚守在上海,并在第一时间写出了上海抗疫战斗的《第一时间》和《上海表情》,对当时的上海市民以极大的鼓舞;他的《浦东史诗》让一代浦东创业者感者心潮澎湃,该书始终是今天上海读者们津津乐道喜欢阅读的作品;他创作的《革命者》,是讴歌中国共产党诞生地革命史诗最为精彩的一部作品而让人震撼和难忘。上海人民对何建明的创作不仅熟悉,而且高度赞赏与始终十分期待。

  学术会前,“时代歌者——何建明文学作品展”在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开展,中国作协、江苏省文联、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工业园区负责人出席。此次展出的何建明的64部巨著如同一幅壮阔波澜的画卷,浩浩荡荡又气势恢宏地展现在现场,每一本书皆是作家何建明心怀“对国家和人民的真挚情感”而激情吟唱着的一曲曲“时代之歌”。该展览展至11月10日。

  本次活动由苏州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工业园区宣传和统战部、上海何建明文学研究院主办,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学中心、苏州工业园区何建明文学工作室承办。著名评论家张陵、章剑华、胡平、黄宾堂、丁晓原、孟繁华、王必胜、王尧、许道军、张谦、嵇元、马娜、刘浏、端木、信世杰、刘浏等,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锡明、苏州市文旅局局长韩卫兵、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季珉、苏州工业园区宣传和统战部负责人朱江、殷卫东、何雯,苏州华兴源创董事长陈文源等近百名嘉宾出席活动。     孟正中

标签: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