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学员到暑托班当志愿者老师 吟诵经典 传承文化
2021-07-28 19:43:00  作者:刘兴红 俞希雯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近日,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社区“幸福一夏”暑托班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悦耳的吟诵声,这是志愿者谭健老师在给孩子们上古诗文吟诵课。

  谭老师是三元幸福里老年大学书法班的学员,7月初春季书法班的最后一次课,谭老师像平日一样往上课教室走去,可这一次她发现和以往有些不一样:二楼转角处装了一道小栅栏,随处可见贴着的“请勿攀爬”“小心摔倒”等提示字,旁边的教室里多了一群小朋友和几个穿志愿者马甲的老师。

  谭老师一打听,原来社区为解决辖区双职工家庭暑假里孩子看护难的问题开设了暑托班,免费为辖区及周边小区双职工家庭1-6年级小朋友提供暑假托管服务。“能不能给孩子们教教吟诵,让孩子们用吟诵的方式背诵古诗文呢?既有韵律美,又有节奏感。”看着眼前天真烂漫的孩子,有着20多年吟诵经验的谭老师萌发了这一念头。

  想到就做,谭老师找到社区暑托班负责人俞希文,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小俞欣然同意。在小俞的安排下,刚刚结束社区老年大学书法学习的谭老师又走进了社区暑托班的教室,带着小朋友去领略吟诵的美。

  第一节课前,谭老师向小俞要来了小朋友们的名字,花了整整一晚用吟诵的韵律节奏把这些名字进行了编排。课堂上,伴随着舒缓优美的古风音乐,谭老师把孩子们的名字串起来吟诵给孩子们听。哇,我的名字还能这样读!新颖的方式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开心地学着,下课了还不忘用这样的方式互相打招呼。

  随后,谭老师又带着孩子们吟诵了《枫桥夜泊》《诗经·木瓜》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对于吟诵内容,谭老师有着自己的见解:《弟子规》里都是一些规矩要求,“不”能做的要求太多了,不利于小朋友兴趣培养,可以让稍大年纪的孩子读。暑托班里1-6年级小朋友都有,年龄跨度有点大,可以带他们读读《诗经》、唐诗宋词,诗歌本身的韵律用吟诵的方式表现出来,再配上老师对诗词背景、内容的简单介绍,可以让小朋友在感受韵律美的同时快速记住诗词。

  谈起和吟诵的缘分,谭老师说,她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那时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就悄悄在心底播下一颗种子。20年前,还没退休的她再次接触到吟诵,便被它深深地迷住了,于是不断寻找资源,跟着专业老师学习,多年来一直在民工子弟学校、老姐妹中推广吟诵。

  这次看见家门口开了暑托班,谭老师立即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成了一名暑托班志愿者老师,没有任何报酬。谭老师笑着说:“现在退休了,不愁吃不愁穿,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把吟诵文化推广给大家。暑托班就在家门口,走两步就到了,只要社区有需要,我就来给小朋友上课。只要我还跑得动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辖区里像谭健这样有故事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热心服务,发光发热,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刘兴红 俞希雯

标签:吟诵;老师;孩子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