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6月10日上午,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了“邻里守望粽情时”端午节活动。活动得到了居民的积极响应,400多个赤豆大枣粽子就在居民们的巧手中诞生。朝鲜族姑娘金卓特地赶到社区,向老居民请教包粽子的方法。在大家感受包粽子的欢乐时光时,社区也没有忘记辖区的空巢、孤老以及退役老兵,网格员徐佳蕾、何梅给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香甜的粽子。
端午节来临前夕,为了让社区居民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增进邻里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南环第三社区党委、妇联和团支部组织开展了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活动的前一天,党员志愿者徐福根、陶文珍、汝丽华就来到社区做准备工作。看似一个简单的包粽子活动,准备工作还真不少。淘米、洗红豆、刷粽叶,还要把豆子、米用水浸泡,用开水浸泡粽叶。为了顺利完成这些准备工作,有经验的陶阿姨还特地把家里的大大小小的面盆、水桶带到社区。活动当天早上8点,徐福根、陶文珍、汝丽华又早早来到社区做活动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当参加活动的居民陆续赶到时,桌面上已经摆放着掺了红豆和大枣的米、粽叶摆放整齐、还有已经被裁剪好的扎绳。没有发令枪,但是居民们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自发地分成了几个小组便动手开始裹起了粽子。网格员徐嘉蕾、退休居民何梅不会包,吴金萍就主动教:“先把粽叶挽成漏斗状,把糯米放进去,再放个大枣,然后用粽叶把米包住,用手指按住绳子的一头,一缠一系,粽子就包好了!”何梅在做了第一个粽子后有点灰心地表示:看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却很难。经过了“师傅”的耐心指导后,何梅很满意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并向大家展示。大家仔细欣赏后,纷纷笑出了声,七嘴八舌地说:你这个包得很像冰淇淋。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两位新手学徒的粽子最后包得是有模有样。金卓是吴门桥街道民族团结促进会的会长,当天她特地赶到南环第三社区参加庆端午活动。她兴奋地表示:这是她第一次亲手包粽子,看似一个小小的粽子却包含了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和文化传承,值得大家学习和弘扬。四方粽、三角粽、枕头粽等形态各异的粽子摆满了桌面,欢声笑语萦绕在活动室内。活动结束后,党员志愿者们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将活动室内整理干净才离开。
据悉,庆端午包粽子是南环第三社区的一项保留项目。每到这一节日,居民们都会聚在一起动手包粽子。社区还会组织志愿者为辖区的高龄、独居、孤老等老年朋友送去一份祝福,让他们一同分享端午节的欢乐。 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