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张謇六十岁生日前给儿子立下“十年更建一(养老)院之约”,出资创办了家乡第一所养老院。至1922年,已建成3所养老院,造福无数家乡老者。
2025年全国两会,“银发经济”成为高频热词。从政府工作报告的顶层设计到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从智慧养老的科技赋能到银发文旅的消费升级,中国正以一场“适老化革命”重构经济增长逻辑与社会价值坐标。
发展银发经济,既是主动适应人口形势变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应对道路的战略之举,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进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春意盎然的三月,海门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议——银发经济发展会议。3月18日,来自上海、南京、苏州、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养老机构负责人、高校专家学者、银发经济相关行业企业家代表齐聚海门,共同探讨银发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见证海门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广阔前景。
百年前,张謇先生在江海沃土上播下了养老事业的种子。百年后,当银发经济的时代浪潮奔涌而至,海门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银发经济战略,充分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倾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服务体系和满足多方面需求的老年产品供给体系,创新实施“银龄海门”四大行动,积极打造“颐养东洲”城市品牌,建设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品质全龄康养城市,走出了一条县域养老改革的“海门路径”。
海门区先后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2024年“省级标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入围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单位”。
从“夕阳需求”向“朝阳产业”转变,海门着力成为“生态价值创造者”。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银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认真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养老服务扶持政策,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支持银发经济发展。
我区大力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聚力银发经济集群化、品牌化、品质化、规模化发展目标,大力招引对本区银发经济带动强、行业影响度高的重大项目,通过跨区域合作、跨领域协作,探索资源共享、优势合作等模式,积极拓展银发经济相关业务。
同时,围绕银发经济产业链招引集聚、养老事业提质扩容、消费场景培育应用等领域,制定了产业生态全周期扶持政策,在发展高品质养老服务、优化长期照护保障体系、促进银发产品用品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激励、土地与用房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扶持激励措施。
海门重点发展家纺服装、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等与银发经济高度关联的产业,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科技力量与银发经济相结合,抓住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契机,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与老年健康紧密关联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是海门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链之一。自 2008 年全区启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探索与实践以来,经过十多年努力,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老年常见疾病基因检测、药品生产、特医食品、医疗机械、医药研发等上下游产业领域,初步实现了安全检测、药效评价、药物报批等覆盖生物医药产业从研发到生产全链条的功能闭环。
目前,全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服务单位203家,涌现出万高药业、冬泽特医、中科基因、百奥赛图、沈化测试等一批代表性企业。
与老年产品息息相关的高端纺织产业,海门不断深化转型升级,已形成从丝布原料到印染、设计、生产、销售、物流等高度集聚的全产业链集群,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档次最高的现代化家纺专业大市场。
目前,叠石桥家纺产业已从传统家纺用品逐步向多元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面向老年人群体产品品类基本实现全覆盖。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海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意识和行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等,关注的重点聚焦老年人群体,以人为核心的老龄工作,让更多人与城“双向奔赴”的故事不断上演。
作为区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及首家“医养结合”项目,坐落于謇公湖板块的海门区养老中心采用公建民营模式,由老年公寓、护理院、医院三区构成,毗邻景点,环境宜人,先后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省五级养老机构。
老年公寓南区的咖啡厅,是老人们的欢乐天地,击鼓传花等活动在此频繁开展,气氛热烈。
来自上海的谢阿姨,因心脏疾病退休后四处寻觅理想养老之地,经亲戚介绍经实地考察后,果断选择入住于此,还向亲友盛赞,觉得在上海也难觅如此优质的养老院。
海门区养老中心秉持“博学、仁爱”理念,为老人打造全方位优质生活。中心内适老设施完善,包括健身房等;拥有专业医疗团队与先进设备,医院科室齐全,康复中心助力老人恢复健康;每日活动丰富,室外园林与附近海宁寺等景点为老人休闲提供好去处。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海门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现有养老机构62家,共开放床位6526张,床位入住率超65%,其中达到三级养老机构标准超30%,五级养老机构1家,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政府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经费,委托第三方组织为全区8类特殊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需求,每月服务量超5.3万人次。
当前,海门正以高标准的财政投入、科学化的制度设计和社会化的资源整合,为老龄化挑战提供从“基础兜底”向“品质养老”进阶的全链解决方案,全力打造幸福养老新图景。
海门与上海、苏南等地区,地域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近、产业相融,年轻人到海门一展宏图、老年人到海门以解乡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海门着力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拓展旅居服务、推进适老化改造等,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延伸养老产业链条,催生养老新产业,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探索发展银发经济的“海门方案”。
海门特别注重城市的宜居品质和精神气质,全力建设温馨和谐的最美家园,持续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海门这座爱心城市,让远道而来的人惊艳,让生长于斯的人安心。
海门深挖地域资源禀赋,打造文旅康养、运动康养、田园康养与研学康养四大特色品牌。
文旅康养依托叠石桥家纺城、余东千年古镇人文底蕴及海永镇“萱与澜”民宿集群,串联张謇纪念馆、东布洲动画周等文化地标,构建“旅居+体验”双驱动的康养生态。
田园康养立足乡土风情,打造“青龙港1806”生态景观、张謇故里小镇综合体及颐生文博园,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推动农事体验、田园疗养与生态居住深度结合。
运动康养填补适老健身空白,以体育中心、府南生态绿廊、江海公园等健身场所为载体,推出太极养生、门球比赛、健步走联赛等低强度项目,形成全龄段运动康养圈层。
研学康养开辟“银龄课堂”,在老年大学覆盖 28 个专业、72 个班级的基础上,拓展张謇实业精神研习、江海湿地生态考察等实践课程,年招录学员逾2500人。
与此同时,海门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将高水平举办养老护理、健康照护、家政等相关专业,拓展与银发经济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
健全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加大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健康照护等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和队伍专业化水平。
从大局着眼,于细节着手,养老宜居城市便会更加可感。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自从有了社区食堂,每天都能按时吃到热乎饭菜,感觉自己被社区大家庭温暖包围着!”家住城区复兴新村的86岁老人倪大爷高兴地说。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高龄、独居与行动不便老人的“一餐热饭”难题亟待解决。海门区协调城乡社区盘活闲置、存量资源,为食堂提供场地。市场主体踊跃出资参与建设运营,社会组织凭借公益属性与专业能力,为食堂注入温暖。三方紧密协作,打造“暖心食堂”,成功破解这一难题,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留住“家门口”的烟火气。
海门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立“中央厨房+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助餐服务体系,建成老年助餐点16家,实施助餐点建设、运营和老年人就餐财政补贴制度,全年累计服务超1.2万人次,全力打造幸福养老新图景。
健康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基础,海门在医疗保障方面下足功夫,深度融合沪苏优质医疗资源。
海门深度融合沪苏优质医疗资源,积极办好“家门口的放心医院”,获评“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入围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单位”。
人民医院创成三级医院,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单位”建设,挂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南通合作医院”,被命名省“老年医院”(全省6家、南通2家),建成省优秀老年营养病房;区康复医疗中心同步启用,成立“省人民医院康复医疗南通分中心”,省人医专家长期驻点指导,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康复服务,成立“上海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华山医院海门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
投资约10亿元的中医院新院建成投用,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海门医院”,成立“龙华医院海门肿瘤科、骨伤科诊疗中心”,创成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2个,获评省三级中医医院。
全区精准对接18家沪苏三甲医院,组建25个专科联盟、8个上海名医工作室,常态化开展专家来海巡诊,每年服务受众超1.5万人。
海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7.8%。
项目化实施适老化改造,2020年以来财政保障916.749万元,为3286户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海门按照长期照护保险全国试点城市的要求,积极探索,形成机构照护、居家服务、照护补助、辅具支持、预防管控“五位一体”的长期照护保险模式,2024年照护基金支出超8300万元。
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长三角地区门诊、住院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全区60家医疗机构联网结算,覆盖率100%,建成各类医保服务站点250余个,创成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5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生活多姿,时代多彩。海门在银发经济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是对民生福祉的深情守护,也是对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积极培育。
漫步海门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城市的格局越来越开阔,细节越来越饱满,服务越来越便捷,对老人的尊重与关怀愈加彰显。未来,海门将继续探索银发经济的新模式、新路径,吸引更多资源汇聚,使银发经济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幸福养老新画卷,让“颐养东洲”品牌享誉四方。
在时代的洪流中,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这一理念,带动千千万万个你我向前奔跑、向上生长。施莉莉 肖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