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人大监督的延伸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更应充分发挥基层人大在社会治理中的监督作用,将监督工作走深走实,使监督工作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让群众有获得感。
延伸监督触角 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
制度筑基,划定监督“责任田”。镇级人大可借鉴常州“年度监督清单”模式,将集体土地流转、拆迁补偿等民生关切纳入必审项目;亦可借鉴镇江推行的“356”工作法,“三个坚持”即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五大重点”涵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领域;“六项措施”构建起“两查两审两办”的闭环监督流程。
多维联动,织密监督“防护网”。充分发挥与纪检监督、审计监督、巡察监督、检察监督等监督协同,形成监督合力。实行审计先行、纪检跟进、人大评议的闭环监督。这在客观上对镇人大主席团提出了要求。镇人大主席团应积极作为,主动与各方对接,全力争取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推进工作,促使基层被监督对象实现转变,从被动应付转为主动配合,从将监督视为走过场的程序性行为转变为严格遵循的规定动作,从对监督持无所谓的态度转变为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重大责任。
立体推进,拓宽监督“纵贯线”。着力构建起贯通“市—镇—村”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推动监督工作实现从提交“一次性”报告向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督的跨越。大到市镇级层面的宏观事务,小到村居日常的具体工作,诸如水资源管理、土地管理、拆迁安置、集体用工、居家养老等各类事项,均被全面纳入这一监督体系之中。
数字赋能,打造监督“千里眼”。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时代的线上测评、网络征询等手段加强监督;充分发挥现有的“网格+”社会管理模式,设立监督举报制度;结合党建引领示范,把监督考核列入党建考核,提升监督质效。
深耕治理沃土 释放监督乘数效应
守护人民共同财富,彰显人大使命担当。镇级国有和集体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人大监督的核心是守护好这些资产。通过监督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通过人大监督实现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如在村级土地流转过程和村属资产承包等活动中,对流转出的土地溢出值和资产的承包年限分级分段的监管,将会有效的增加村营收入。村级文旅打造、社会养老服务等的监督中,适量引进社会资本的注入也会有效提高村营收入。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群众获得感。通过人大代表的广泛参与和群众的监督,确保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监督发现的问题能够真正落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暮色渐浓,村文化广场传来欢快的广场舞曲,几位老人正在公告栏前仔细端详。这寻常的生活图景,恰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佳注脚。当监督的春风吹遍希望的田野,我们坚信社会治理的课题永远在路上,人大监督的路还将更远更亮。
(张兴龙、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