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一面是多位抵押权人合法权益,一面是45名工人多年无法拿到的工资,而被执行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面对“三难”局面,法院如何解决?
近日,南通开发区法院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妥善化解一起群体性欠薪纠纷,工人们在春节前终于拿到了125万余元的工资。
南通开发区某机械公司多名工人经劳动仲裁、诉前调解等程序,与该公司就欠薪达成调解,约定于2022年底前支付款项。但到期后该公司未能支付款项,工人们向法院申请执行。
而该公司在法院涉及多起执行案件,执行法官经过多轮调查,发现该公司名下除有一宗工业用地的使用权及房屋、地上附属物的财产外,暂未发现其他可供执行财产。
后法院依法对该宗工业用地的使用权及房屋、地上附属物进行拍卖,但成交价款与尚需支付的执行款相差甚远。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拍卖款应当优先偿还抵押权人的债权。在得知拍卖款尚不足以清偿抵押权后,工人们情绪激动,承办法官数十次接待工人,耐心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安抚工人情绪。
面对45名工人“无薪可发”的难题,开发区法院直面矛盾,实干巧干快干,迅速成立执行专班,分管领导陈冲专委带队,在区政法委的支持下,组织法院、仲裁委、人社局、抵押权人等多次召开商讨会,最终获得了抵押权人的支持和理解,根据受偿比例,由抵押权人让渡部分权益,用于化解工人工资问题。至此,45名工人讨薪案件得以圆满解决,该院执行干警在最短的时间为劳动者解决忧愁,真正做到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陈易成、杜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