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六维度推进“八五”普法提质增效
2023-10-25 11:1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琰睿敏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南通市海门区司法局以提高全民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强化法治理论学习,方向指引有“高度”。将学习宣传内容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党校培训重点课程,发挥各类基层普法阵地、宣讲队伍作用,运用各类媒体大众化传播,确保普法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二是紧扣重点人群教育,分类传播有“力度”。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察,通过制度化常态化中心组集体学法、“以案释法”警示学、开展领导干部述法活动等,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2021年以来,共计开展观摩庭审活动6次,组织11批次374人参加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100%。聚焦青少年“重点人群”关键时期,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建设,确保在校生接受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司法行政干警、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到全区各中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班会课”“法典引领共护成长”“防校园欺凌”“道路交通安全”等校园普法活动15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达12万余人次。

  三是压实节点普法责任,宣传形式有“广度”。开展“法润海门·春风行动”“长江保护法宣传月”“‘美好生活·法典相伴’民法典宣传月”“乡村振兴·与法同行”“宪法宣传周”“法韵海门和谐善治”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青春有我法治护航等活动,以及农民工学法宣传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国家安全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月等宣传活动1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60余万份,解答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有效提升普法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2021、2022年连续两年法润江苏网信息录用数位居全省第一,法治文化作品录用位居全省前列。

  四是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普法惠民有“温度”。推进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投资50元新建成的民法典主题公园以“人生一路 法典相护”为主题,通过法治雕塑、法治文化长廊等形式,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展示民法典知识。自建成以来,俨然成了市民经常“打卡”的网红地。投资200万元建设张謇法治文化园,打造“生态+文旅+法治”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接待上级及兄弟单位参观人数30批次逾1000人;实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奖代补”机制,年投入20万元资金,奖励补助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艺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治文艺下乡巡演,通过歌舞、诗朗诵、小品、海门山歌等形式,自编自导贴近群众生活的法治文艺节目,开展法治文艺巡回演出45场次。创新打造“法治驿站”“法治邮路”等法治特色宣传品牌,加强法治文化精品创作,开展“法韵海门·和谐善治”“明德尚法·弘謇致远”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征集各类法治文化作品318件,其中《宪法的声音》获全省宪法公益广告征集评选活动视频类二等奖,《人民有靠山》《我宣誓》获平面类二等奖。

  五是深化典型人物培育,品牌打造有“亮度”。按照每网格不少于2名“法律明白人”的标准,在村“两委”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群体中,选拔培育“法律明白人”2028名。组织全区“法律明白人”培训,统一身份标识,颁发证书及徽章,发放马甲和“法律明白人”工作随笔,规范“法律明白人”工作体系。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涌现出“杨大姐工作站”“老兵张琰法律明白人工作室”“王光玉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法之韵艺术团”“老薛工作室”“徐氏家训馆”“老舅妈工作室”等“法律明白人”先进典型。常乐镇杨立娟被评为全省“百佳法律明白人”。

  六是突出基层依法治理,推动和谐有“深度”。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援法议事”阵地。发挥村居服务设施“开放”优势,借助司法行政服务站、“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法律明白人工作室、人民调解室等功能场所,融合打造290个“援法议事”工作室。发挥法治文化阵地“亲民”优势,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张謇名人故里、通东革命老区等地域特色与乡风民俗相结合,提档升级115个法治书屋、23个法治文化公园、11个法治文化广场、17个法治文化长廊。建立“援法议事”人才库,广泛吸纳行业专家、乡贤能人、“三官一律一员”、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充实队伍,高效化解基层治理难题,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充电桩增设等一批民生实事工程通过援法议事平台协商后得到有力推进,群众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琰睿敏)

标签:法治文化;法律明白人;法治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