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推行社区矫正“一三三”模式见成效
2023-09-14 17:1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严如忠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今年以来,南通市崇川区司法局以精心帮扶为引领,提升社区矫正精细管理、精准矫治的执法管理能力,推行社区矫正“一三三”模式以来,该局以“五扶一促”为抓手,围绕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的最终目标,通过扶心、扶技、扶业、扶学、扶困,激发社区矫正对象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内生动力,从而强化他们守法遵规的自觉意识,为做实做细精细管理、精准矫治各项措施夯实了基础,最大限度地压降了影响安全稳定的隐患风险。全区社区矫正对象违法违规、重新犯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较好地推动了全区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

  落实“精细管理、精准矫治、精心帮扶”三项机制。一是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精细管理。《社区矫正法》实施后,区、街两级先后成立了社区矫正委员会为协调指挥全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在全区各街道开展队建制试点,提升了队伍效能,崇川区司法局成立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后,优化现有力量,在全区建立了16个社区矫正执法中队,结合区域治理网格化布局,实行“一长三员”(矫务长、矫务员、矫正小组成员、网格员)的矫务长制,完善片区化管理、差别化待遇,实现了社区矫正队伍专门化、执法管理专业化,为规范执法提供了队伍保障;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成立社区矫正考核奖惩及适用前调查评估评审委员会,每季度会同区人民检察院对各中队工作开展一次全方位的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年度绩效挂钩,同时出台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调查评估、信息化核查、实地查访工作贴补办法》,明确了人员、岗位、时段的职责和任务,助力“智慧矫正”迈上新台阶。二是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精准矫治。依照社区矫正对象犯罪类型、刑期、个性特点、家庭状况、工作等情况,建立一人一案的矫正方案,落实个性化、定制式的矫治措施。结合女性、未成年人、短刑期对象的监管特点,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矫治服务,对三类对象的教育学习和公益服务实施服务外包。对受过处罚、夜间在外务工、帮教保证人为非亲属的社区矫正对象,由执法大队定期组织开展加强型警示教育,把分类教育落到实处。三是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精心帮扶。助力矫正对象走出“困”境,通过协议委托社会组织对有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服务、家庭困难等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一对一的帮扶,监管和关爱并重,细致了解社区矫正对象工作生活和思想动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放下思想包袱,树立生活信心,遵守社区矫正规定,顺利度过矫正期。疫情防控阶段,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心理疏导和云端授课,指导各中队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线上教育学习。

  统筹“力量保障、科技支撑、阵地建设”三大要素。一是加强社区矫正“力量保障”。充分发挥“一把手”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执行、推动作用,依托江苏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部署、过问、调度,高位推动促进层层落实。二是加强社区矫正“科技支撑”。引入社会力量充实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构建“1+16”的社区矫正通信联络、信息化核查模式,以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为“中心为枢纽”,辐射全区16个中队,做到全员参与、整体联动的监管态势。三是加强社区矫正“阵地建设”。以标准化智慧矫正中心创建活动为载体,在社区矫正指挥中心设立了报到接收大厅、宣告室、联席会议室、损害修复工作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室,日常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登记、建档立卷、监控定位,组织协调执法人员进行紧急情况、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积极筹建公益服务基地,将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法治文化广场、烈士陵园等公益性场所作为社区矫正公益服务基地,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各项公益服务和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公益服务基地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运转模式。社区矫正大队和各中队将实地查访、定位巡查与公安数据排查相结合,每季度对矫对象的出行动态进行全面检查。与区人民检察院建立联合督导机制。每季度联合开展一次督导检查, 进一步规范了辖区内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刑事执行意识,强化了依法履职、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为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再犯罪奠定了基础。(严如忠)

标签: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对象;矫治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