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自“援法议事”活动开展以来,启东高度重视,采用“五条线”工作法,总结经验,分析情况,部署任务,扎实推进全市“援法议事”工作向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理顺牵引线,规范“援法议事”机制
通过建章立制,让政策流程清晰分明,启东市编办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编制了《启东市镇(园区)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共明确启东市镇(园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64项,启东市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38项,全部印发到位,明确了城乡社区管理权责清单。启东市委依治办结合《关于建立城乡民主协商议事法治护航机制的实施意见》,形成了《关于启东市深化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工作方案》,为全市“援法议事”工作的开展吹响“集结号”。
理顺需求线,放大“援法议事”成效
建立“援法议事”需求清单,设计并统一了全市“援法议事”标识,通过“惠邻志愿连心站”等APP畅通议事渠道,聚焦公共卫生、物业管理、绿化改造、老旧小区停车等百姓关心的难点热点,频出实招硬招,有效解决一批群众的烦心事。启东市南城区通过协商议事会解决了小区充电桩选址难问题,北城区通过协商解决了困扰居民许久的街面个体户与居民楼共用一根排污管的问题,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理顺队伍线,凝聚“援法议事”力量
依规履职,充分发挥党建“领头雁”作用,各区镇、村居发挥城乡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通过党群服务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党建手段,组织社区、村居参与议事活动。发挥“三官一律”和“村居法律顾问”在“援法议事”活动中的“指挥棒”作用,注重培育选拔“法治宣传员”等群众队伍,广泛吸收老党员、离退休干部、新乡贤共同参与,整合法官、检察官、社区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资源力量,形成协商议事“智囊团”,促进“援法议事”开展更加专业。
理顺平台线,畅通“援法议事”渠道
线上与线下相配合,共同推进“援法议事”平台建设。线上通过各区镇微信公众号、“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平台,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在线”或“面对面”形式议事纠纷。线下注重各平台的融合,把“援法议事”和巡回法庭连接起来,通过巡回法庭法治宣讲为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司法服务,减少当事人的诉累,真正发挥了人民法庭为民解忧的作用。同时注重“警网融合”,依托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通过网格化治理,使得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理顺特色线,擦亮“援法议事”品牌
启东在实现村居“援法议事”全覆盖的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特色品牌,北城区紫薇二村社区的“红色小屋”、南城区的“阳光客厅”、南阳镇武陵村的“援法议事进网格”、佐鹤村的“绿色网格道德积分”、元祥村的“三六九工作法”、中北村的“晨学一刻”、启兴村的“空中课堂”等创新做法,增强了我市“援法议事”的工作效能,全力打造“一村一品”。(诸葛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