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1年入党的老党员,今年党龄整64年。以前在六零九所搞宣传工作,总想着‘国家需要就是我的战场’。现在退休了,看着咱们创业新村小区从‘老破旧’变成‘幸福里’,才真正体会到‘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这句话的分量。”清晨的创业新村小广场上,84岁的老党员陈振淮和支部的党员们在广场晨练,胸前的党徽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这个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曾经面临停车难、设施旧、环境差、管理散等治理难题。2019年,路西社区党委创新实施“三供一业”配套改造工程,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梢。如今走进创业新村,柏油路两边的路灯映照着参天大树,曾经杂乱的21幢物业用房变身“路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些变化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科研战线要攻坚,社区治理也要钉钉子。社区党委将六零九所退休的党员分成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8人。并将这些退休航空人纳入“银龄智囊团”。这些曾参与国产航空器研制的“老军工”,发挥严谨细致的作风,面对老旧小区设施老化、邻里纠纷等“老大难”问题,老党员们发挥了像飞机陀螺仪一样的方向定力,当舞蹈队和休闲桌游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活动室场地使用发生冲突时,主动靠前协调矛盾双方,错峰使用活动室,解决了搁置已久的难题。创业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的书记们创新推行“三上门”工作法:“理论学习上门、矛盾调解上门、困难帮扶上门”,将组织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感谢党组织时刻惦记着我们,专门上门给我们送学习资料,我一定会多学、多看、多听,紧紧跟上党的步伐”。创业第二网格党支部83岁的独居党员感慨道。
党日活动不“走形”,民心才能不“离心”。社区党委坚持把组织生活作为凝聚人心的“主阵地”,让党日活动既有“党味”更有“温度”。烟火课堂暖人心。开展“祥龙辞岁兆丰年,金蛇纳福闹新春”市集活动,为党员们打造一场多元化、贴心的春节市集盛宴,将党纪教育融入非遗剪纸、送福写春联环节,吸引居民500余人次参与。实景课堂铸魂魄。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为社区党员作“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专题宣讲,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深刻内涵,再到其对新时代党员在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让在场的党员更加深刻认识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共建共治要活水,基层善治涌春潮。六零九所离退休党员数量多,年龄大,对医疗资源需求高。路西社区党委积极梳理党员、群众的需求清单和共建单位的资源清单,与周边医疗机构等共建单位开展“红色联建”,每两周进一次小区开展义诊服务、送药服务,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同时针对小区房屋雨天漏水现象,社区党委链接了江北新区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为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主任、物业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普及了房屋维修申报的相关流程。
从大国重器的螺丝钉到基层治理的铺路石,退休党员们用几十余载的党龄证明:一颗红心,既能托举战鹰翱翔九天,亦能温暖街坊柴米油盐。如今的路西社区,党员们始终践行做实做细一桩桩一件件“家门口的小事”,交上共产党员最扎实的答卷。(通讯员: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