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感知社情民意的“神经末梢”。近年来,沿江街道龙山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多网融合”创新实践,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将组织力量深度融入社区建设,紧密对接民生需求,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服务向“社区末梢”延伸。
“红色网”贯穿组织脉络,力量扎根在“家门口”。按照“网格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原则,对社区党组织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从最初成立的5个到如今不断融合扩大的11个网格党支部,实现了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将“两委”成员、党员骨干、小区业委会成员分别划入11个网格党支部,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每个楼栋至少确定1名党员楼栋长,打通红色组织脉络;实时更新网格内“红色人才库”,挖掘家庭教育指导员常大清、百姓名嘴田蓓、合伙人律师温丽华等贤达人士资源,成立15支益点爱志愿者队伍,涵盖文化、宣传、教育、矛盾调解等方面,不断充实和扩大基层治理力量。
“联动网”织密协同体系,资源整合在“家门口”。依托网格主阵地,在社区360全要素指挥调度分中心设立警务室,实现民警、协管员、网格员“合室办公”,一体化运行,打造家门口的“微派出所”;分中心整合了事件快速流转、问题闭环处置等基础功能,同时将警务职能融入基层治理,构建“警网融合”联动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居住证办理等便民服务,在开展矛盾化解、隐患排查、便民服务、宣传教育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今年以来,开展“警城网”专项整治行动4次,破解占道经营、违停等民生难题,开展反诈宣传2次,调解矛盾纠纷5件,上门服务2次。
“共建网”兜牢民生需求,服务提供在“家门口”。以资源共享、多元参与、融合发展为导向,邀请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等近30家共建单位实施微点位治理,共同认领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小区消防改造、环氧地坪修复、停车资源共享等诉求一一落地。常态化开展“民生桥”收集民意,针对居民需求清单,链接养老、医疗、教育等资源,开展义诊义剪、便民维修、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家门口”文化学校,开设太极、舞蹈、书画等9个主题课程,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硬举措”与“软实力”。
从“分散办事”到“集中办事”,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下一步,龙山社区将持续深耕“小网格”,探索网格化治理新思路,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让治理成效如“春风化雨”滋润民心,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通讯员:王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