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024年1月9日上午,南京市玄武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会上回顾了2023年工作,总结并部署2024年的重点工作。区委书记闵一峰和张志超、贾慧、许恺等区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大会主席团成员齐聚一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玄武新实践汇智聚力、建言献策。
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张志超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从六个方面回顾了2023年区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
坚定不移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把经济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为抓手,坚持按月调度、按季推进,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布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23条”,持续推动国家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大力推进107个区级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84.3亿元、同比增长10.6%,47个项目顺利开工,28个项目实现竣工。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举办重点招商活动94场,全年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58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深入推进长江路、环玄武湖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162个,引进品牌首店90家,消费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坚定不移抢先机、寻突破,产业能级不断提升。锚定强链补链延链方向,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数据要素、跨境电商、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积极强化“1+2+2”现代化都市型产业体系建设,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3家、限上贸易企业73家、市级总部企业4家,累计获批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8个,数量与体量全市领先。在全省率先探索数据要素产业发展路径,世界500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新设二级子公司国机数科成功落地,是近年来央企在宁布局的首个产业类二级总部。建设江苏国际数据港,构建全省唯一的合规数据跨境服务平台,打造江苏数据流通核心节点。建成南京跨境电商(玄武)产业园,打造“一体化”跨境电商生态圈和“一站式”跨境电商服务链。研究布局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建设全省绿色低碳服务业集聚区。
坚定不移抓开放、谋创新,发展动能加速积蓄。抢抓南京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以扩大开放促发展,以改革创新破难题,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将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先试区作为“一区一特色”改革的主攻方向,出台三年行动方案,明确8大重点场景24条实施路径,7个项目入选全省服务业重点项目,数量、体量均居全市首位。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实体化运作,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3家,获评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区,蝉联全国创新百强区、排名较上一年前进7位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增市场主体8320户、注册资本164.23亿元,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31件、继续位列全省第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
坚定不移优环境、提品质,美丽底色积极彰显。坚持以“优空间、强功能、增活力、塑特色”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更新,生态质量指数全省第二,全市唯一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以更高标准塑造城区面貌,推动68个城建项目建设,完成3条道路建设,整治改造12个老旧小区、5条街巷,提前完成4幢危房治理。以更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优良率达82.2%,位列全市第二,国省考关联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在主城率先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玄武湖入选第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以更实举措优化城市管理,创成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1个,新增停车泊位1171个、开放共享车位2500余个,优化完善交通节点150余处,百子物业累计托管老旧小区279个。
坚定不移惠民生、增福祉,幸福指数持续攀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10类26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0年全省第一。民生保障精准发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700余万元,全市唯一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梅园新村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公共服务持续用力,建成十三中红山新城等3个新校区,入选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域,获评省首批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开展文化活动1800余场。安全发展不遗余力,“一楼一策”完成109栋高层建筑消防无水问题整改,全年火灾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0.1%、降幅为主城最大。全面展开锁金六村4幢危旧房安全消险工作,积极破解困扰居民十余年的难题。
坚定不移讲政治、树形象,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全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定期开展集中学法活动,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40件。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26件、政协委员提案115件,办结率100%。办结12345热线等各类诉求约8.7万件,满意率94.82%、解决率88.32%,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政府系统抓落实能力明显提升。
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玄武区将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
聚力产业强区,打造潜能无限的创新玄武。服务南京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主抓手,扎实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坚持融合发展,打造充满活力的开放玄武。着眼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需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全面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突出品质提升,打造美丽宜居的绿色玄武。坚持把人民城市理念贯穿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全面优化城市肌理和功能风貌。
夯实民生根基,打造普惠均衡的幸福玄武。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标准办好民生实事,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风险防范,打造和谐稳定的平安玄武。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治,推动矛盾源头化解,升级优化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区域安全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目标催人奋进。玄武区人大代表、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主任万永松表示,作为扎根玄武红山新城的“一份子”,企业真切体验到玄武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今年,我们将借助玄武律政产业园竣工之际,把玄武的律政产业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作为辖区企业,我们也希望为红山新城的发展添砖加瓦,导入复星全球化的文化旅游、医疗康养、智能制造等优质资源,助力玄武区的发展,实现双赢。”玄武区人大代表、复地苏皖区域投资副总经理孙谦说。
“会上票选今年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就包含了养老服务。”玄武区人大代表,梅园新村街道东南大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金花表示,作为服务居民的社区一线,今年将持续整合资源,满足老人居家养老需求,推出“幸福东南小管家”项目,让辖区的老人实现“日常生活有人管”的幸福愿景。
来自各行各业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也推动区域发展“升温”。文旅产业是玄武明确的地标产业,玄武区政协委员、江苏御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琳提出了关于推动玄武文化赋能商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一方面,丰富玄武湖夜游场景,创造玄武IP;同时,用好世界文学之都等品牌,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实现共赢。”
新的一年,玄武区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以赴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玄武新实践。
通讯员 玄萱 记者 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