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南京市浦口区司法局报送的《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探索“三四四”模式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走深走实》入选了司法部案例库。
“八五”普法以来,浦口区积极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始终坚持“三个围绕”、注重做好“四个结合”、充分发挥“四员作用”。区政法部门精心选拔优秀法官、检察官,公安、司法行政干警,配齐配强了一批专业法治力量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校园法治教育,以法治方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坚持“三个围绕”
夯实法治副校长工作根基

围绕制度完善,印发《关于建立浦口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人才库的通知》,规范法治副校长的选拔、聘任与管理,为法治副校长工作开展提供文件支持;区教育局牵头制定《关于建立浦口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法治副校长联络群”“法治副校长工作群”,完善沟通联络机制和日常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围绕人才选聘,按照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以政治素质硬、理论功底深、业务能力好、责任担当强为选任原则,区检察院、区司法局主要领导带头参与,共选拔48名政法干警组成“法治副校长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经各单位内部公示5日,由区教育局统一制作聘书,各中小学校单独发放完成聘任交接。
围绕统筹管理,坚持学校自主选择为主、司法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为辅的原则,确立“每校一长”的“一对一”结对关系;区教育局依托《法治副校长聘用与管理系统》,对法治副校长选聘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新建学校和原法治副校长工作发生变动或不能继续履职的及时调整,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确保全区48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注重“四个结合”
充实法治副校长履职内容
结合学生层次,因需普法。综合考虑法治副校长年龄、性别、职业,匹配不同年龄层次的在校学生,确定不同的授课主题,融合不同的法律知识。比如:针对幼儿园、小学的未成年人,选派女性干警,侧重自我保护教育、爱国情怀培养;针对初、高中生,重点开展防欺凌、防诈骗等青春期法治安全教育。
结合职能定位,以案普法。发挥典型案例示范警示作用,针对校园高发、易发类案件、新型案件深入分析,确定阶段重点,如:区检察院法治副校长搜集制作了“未成年人普法连载故事”,分别结合未成年人生活、场所、交友、兼职等各场景下的案例故事,以案释法,促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庭、社会、学校、政府等融合发展。
结合媒体平台,云端普法。组织法治副校长参与录制“法治第二课堂”,邀请南京市电视台、浦口区融媒体中心对法治副校长相关工作进行深入报道;各政法部门分别录制《开学“第一课”》,制作“浦小法”等微动漫视频,进一步增加了法治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
结合主题活动,深度普法。紧紧抓住国家安全教育日、“六一”儿童节、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送法进校园,在充分发挥课堂法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加强“体验式”实践教学,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参加“法院开放日”“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等活动,全方位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入脑入心。
发挥“四员”作用
扛起法治副校长工作责任
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确保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推动“百名法官进百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与法治副校长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主法治教育有机地统一到教书育人之中,帮助广大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当好法治教育辅导员。持续推动法治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学校、家长、社区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结对帮教”,协助学校谋划年度法治教育规划、开设法治教育课程,每年承担不少于4课时法治教育任务。截至2023年4月,全区法治副校长共参与普法活动63场。
当好校园安全联防员。立足自身职能,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指导“平安校园”创建,公安分局法治副校长结合学校周边治安动向,及时整治排除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做好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维护;区司法局法治副校长立足执法监督职能,重点关注校外商户文化产品、卫生食品,指导监督文旅局、市监局、城管局等行政执法单位严格执法。
当好矛盾纠纷协调员。结合“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组织法治副校长开展“一月一次”法治体检,指导学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参与化解涉法涉诉涉访矛盾,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处置,及时为困难师生、农村学校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法治副校长参与制订学校法治教育计划,建立完善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不断增强了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水平,推动师生法律素养进一步提高,学校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3年4月,全区公办校全部获得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杜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