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黄红芳)记者从3月21日召开的南京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南京今年将健全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困难人群,不断提高救助水平,实现重点救助对象门诊救助比例80%以上,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救助比例90%以上。
南京市医保局局长、一级巡视员刁仁昌介绍,截至目前,南京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基本实现“病有所医”,但现行医保体系仍难以满足群众更高质量生活与健康的愿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南京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创新推出更多惠民务实举措,增加参保人员的获得感。
重特大疾病是群众致贫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介绍,南京医保部门将与民政、退役军人事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工会密切配合,建立完善救助对象信息数据库,及时共享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并动态管理,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互补衔接,确保群众及时享受待遇。
据了解,现行医保制度解决了参保人员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含部分医保政策范围外),但对于一些大重病患者来说,医保报销外的个人自负(自费)部分负担依然不小。在当天的会议上,刁仁昌表示,南京将健全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制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参保职工提供多层次医疗保障。同时做优“南京宁惠保”,发挥南京医保信息平台大数据技术,合理设定产品盈亏率,充分结合南京参保人疾病谱、医疗费用支出平均水平等因素,激励连续投保缴费,提高保障待遇,特别是范围外待遇。
南京目前已经全面建成了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其中困难人员参加失能保险的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确保“应保尽保”。制度运行以来,全市累计3.8万人享受待遇,失能人员人均享受待遇1万元。据介绍,南京将进一步优化制度,探索将辅助器具服务费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逐步将待遇保障范围扩大至中度失能人员,建立待遇支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南京在全面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基础上,今年将遴选一些银行机构、商保公司和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医保延伸服务网点,分类明确服务范围和内容,补充覆盖现有服务圈的工作盲点。同时持续优化线上经办服务体系,提高三甲医院移动支付覆盖率,深化“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等服务方式,实现网上办事覆盖率100%,线上办理率90%。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质效,年末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达到82%及以上,门诊直接结算率稳定在85%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