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区开放大学西善桥分校正式定名“至善学院”
百余特色课程构筑高品质养老
2022-11-09 20:3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雅倩 段莉  
1
听新闻

西善桥街道永盛社区开放大学的老年人参加文艺表演。


  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福润社区的工作人员越来越感受到,在以学养老之外,开放大学能够给社区老人带去的,是无可替代的丰厚精神世界。

完美蜕变,

天命之年找到美与自信

  每次来社区上课,李桃芳总是妆容精致。在社区工作人员看来,这是一种难得的精气神。

  今年57岁的李桃芳是福润社区开放大学走秀班班长,她热衷纹眉、纹眼线、接假睫毛和穿旗袍,是同龄人眼里的气质担当。但李桃芳告诉记者,她退休前每天埋在工作里,“形象很‘土’”,改变发生在近两年。

  7年前,李桃芳因为房屋拆迁搬到福润社区。初到新环境,李桃芳找不到河边散步以外消解无聊的更好方式,安逸的“后遗症”——发胖也给李桃芳平添了烦恼。

  2018年,福润社区购买社会服务,引进文体工作队伍,开放大学在居民家门口的活动室有声有色办了起来,李桃芳从缤纷的免费文体课程中选择了走秀。

  “‘她这么胖还能走秀啊’,刚去学习时,有人悄声说我被我听到了。”李桃芳笑着向记者回忆道。化刺激为汗水,三四年过去,李桃芳切实感受到了变化,人瘦了,也会打扮了,经常能听到朋友夸赞她“气质真好”。

  今年6月,西善桥街道举办第二届西善民歌节,李桃芳等二十余人准备了一场旗袍秀。当一队人下车时身着一色表演服在人群中穿过,惹来注目连连,李桃芳心里生出别样小欢喜。

  李桃芳身高还比刚退休时增高了2厘米。“人上年纪会慢慢驼背变矮,但我们在每周的练习中反而变得更挺拔了,人越来越自信,性格也变开朗了。”李桃芳跟记者坦言,过去她是个连发言都胆怯的人,现在喜欢上了表达。

各得其所,

这里是老人的依傍

  社区开放大学丰富多彩,每位参与其中的老人,都能获得不同精神给养。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除参与人数最多的走秀课,福润社区开放大学的合唱、民族舞、太极、民乐、绘画、书法等课程应有尽有。10多位专业老师带领300多位学员一起探索充实的老年生活。老人们或重拾旧爱,或培养新技,或单纯来排解孤独,愉悦身心。

  有位70多岁的阿姨每周来学画画,老师布置一篇作业,她下周再来时能交上许多练习作品。有好多专程从市区赶来上绘画课的老同志,带着盒饭在这里一学就是一整天……社区工作人员觉得,老年人能心无旁骛地投入绘画,没有任何功利追求,纯粹追逐心中所爱,令人感动敬佩。

  在福润社区工作的朱璟告诉记者,开放大学面向全社区推出的很多活动如做珍珠项链、口红、护手霜等,参与者都是老人;合唱团有位阿姨,经常唱着唱着就睡着了,但她每周还坚持来唱歌。“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学不是目的,情感交流才是。”开放大学是学习平台,也是重要的精神交流平台,老人们可以在这里认识新朋友,聊天谈心,获得情感互动和精神慰藉。

  开放大学里的许多阿姨起初互不认识,熟络之后成了姐妹,她们一起学习,为彼此庆祝生日。课后,她们约着唱歌、吃饭,到南京各大景点旅游打卡拍照。社区工作人员说:“人有了团队和归属,精气神就是不一样。”

年老有为,

书写开放大学新篇章

  福润社区开放大学,是西善桥街道以教育助推老龄化社会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缩影。

  2017年以来,西善桥街道围绕“理想教育小镇”建设,不断引进社会团队,先后在10个社区及街道影视文旅中心设立开放大学办学点,课程既包括书画、舞蹈、声乐、走秀等基础门类,也包括戏曲、乐器等小众特色项目。

  截至今年10月,全街道10个社区及影视文旅中心共开办课程122个,仅2022年度参与课程学习居民总人数达14万人。

  老人们不仅走出家门,成为社区文艺活动表演的主力,也走出社区,在省、市、区、街道大舞台展现夕阳风采。油坊社区的“拍拍乐柔力球”团队多次获得“南京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等各类市区级奖项;平治社区的“精武太极队”曾参加“中国南京武术精英赛(网络集体赛)”,集体10人的“八法五步”太极拳荣获一等奖和最佳编排奖……

  整合资源,聚力发展。近日,在省市专家建议下,西善桥开放大学进一步升级定名为“至善学院”及“雨花台区开放大学西善桥街道分校”,表达美好意向追求的同时,为后续办学拓展提供了充裕空间。

  西善桥开放大学负责人杨阚说,开放大学能助力养老事业与银发经济,它既是“理想教育小镇”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街道将继续为各教学点整合资源,使课程范围更包容,教学方式更灵活,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段莉)

标签:社区;大学;开放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