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10月31日,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了解到,两年来南京垃圾分类执法工作按照“市局政策引领、总队牵总指导、各区协同落实”的总体思路,形成了“执法刚柔并济、力度温度共存”的工作特色。
党建引领+执法保障
雨花台区实行‘以服代罚’新模式
针对景明佳园社区提出的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雨花区执法大队党总支和景明佳园社区党委从2021年5月开展了共建工作。一方面配合社区加强宣传,到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宣讲活动,到小区开展广场咨询,参与小区垃圾捡拾志愿服务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投入资金在小区打造了一处以党建为引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红色”小广场,用于社区在广场组织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垃圾分类趣味活动等,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南京市雨花台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金昇介绍,在日常执法检查中,针对个别居民垃圾不分类、不按规定地点投放等行为,雨花执法大队联合社区、物业采取常态巡查和重点时段的错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巡查中发现的乱扔垃圾的小区居民和通过调取物业监控、查看快递袋信息等方式确定的当事人,在经教育、劝诫后能积极认识错误并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我们学习浦口大队经验,引导其自愿参加志愿服务不予处罚。在确保志愿服务不走形式和过场方面,社区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安排专人协助我们检查、指导和监督当事人有效完成志愿服务,起到了‘处罚一个、教育一片、带动一批’的效果。”
因为快递包装袋没有正确分类参加‘以服代罚’的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参加志愿服务后,我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感受到垃圾分类工作意义重大,还带动了身边人一起为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金昇表示:“通过人性化执法和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免处罚的居民思想上也有较大转变,从开始的抵触情绪到后来的积极配合,从美丽家园的破坏者变成守护者。目前,全区已有近40名乱扔垃圾的居民自愿参加志愿服务免处罚,彰显了执法的温度和力度。”
人性执法有温度
刚柔并济显情怀
“生活垃圾谁产生谁承担分类义务”是垃圾分类工作的核心精神之一。《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管理责任人制度”的提出,正是践行这一精神的重要落脚点。为此两年来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时刻把握、牵总全市队伍执法方向,强化执法保障力度,系统推进“管理责任人”制度的落实。
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赵树新表示,从两年的执法实践来看,南京市垃圾分类案件的办理已经逐步从“零星少量”走向“常态专业”;案件类型从简单的“垃圾乱扔、垃圾落地污染环境”类案件延伸至垃圾分类的“投放、收集、运输”等各个环节;处罚对象涵盖了物业小区、餐饮企业、运输单位、建设工地等各类管理责任人主体。
自2022年以来,全市执法队伍共开展垃圾分类“六必查”执法核查20170次,办结各类垃圾分类案件15051起。
在推动刚性执法同时,总队在对全市队伍具体的牵总指导和业务交流中,始终贯彻市局的“宣传、引导、服务在先”工作理念,不断探索柔性执法的方向,于具体工作细节体现执法温度。
赵树新介绍,今年以来,总队深入挖掘各区特色、亮点工作,逐步推广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违法行为实施“自愿社区志愿活动代替行政处罚”系列活动。目前,开展相关活动的有浦口区的“社区义务劳动”代替处罚探索;江北新区的“管执联动”执法服务行动;六合区“学法+社区志愿活动代替处罚”;雨花台区的“党建引领、社区协同的志愿服务”,累计签订自愿服务承诺书169份,完成志愿活动164人。
通讯员 张天力 江南时报记者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