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为坚决迅速阻断疫情传播渠道,科学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7月29日,按照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等几大主城区实施第三轮核酸检测。本轮大规模核酸检测,计划于7月31日中午12时全部结束。
台风“烟花”过境,连续多日的暴风骤雨的南京城终于迎来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经过一天短暂休整的医护人员,立即以饱满的精力迅速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中。而有了前两轮核酸检测经验的南京市民,也更加显得淡定从容。
29日早上6点半刚到,南京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就已经准时到达珠江路小学检测点,搭帐篷、摆桌椅、整理消毒用品和医用物资等,忙碌起来。此时已有三三两两的市民前来排队待检。
据南京市卫健委相关人士介绍,除了个别区继续核酸检测外,28日其他检测点暂停采样,一方面暂时让连续奋战在一线多日的广大医护人员喘口气、休息一下,养精蓄锐,待养足精神后接受更大的挑战、承担更重的责任。另一方面,对采样用的海量物资进行更充分的准备、整理等工作,让第三轮检测一气呵成,减少百姓等待时间。
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林艳冰告诉记者,新街口街道大约有8万居民要检测,时间紧任务重。利用短暂的间隙,大家把前一轮、二轮检测中遇到的情况再梳理一遍,流程、方案优化了再优化,又将物资进行了准备,确保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更高效完成。前两轮面广、量大的采样任务,医护人员确实非常辛苦,不少医护人员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觉,院管理层大多数吃住在医院,只是中间抽空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然后又立即赶到工作岗位。
由于本轮核酸检测采取分时段、分区域有序到达指定地点开展核酸检测,各个采样点少了第一轮检测时的拥挤场面。
昨日上午,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小板凳上“排排坐”,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的检测点上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景象。为年纪大的老人开辟了“爱心通道”,老人无需上下楼,排队时也可以坐在座位上等待。“第二轮检测的时候我们也有爱心通道,但因为下雨的原因只能在二楼窗口开展,效果并不好,老人还是需要上一层楼。”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卫平告诉记者,第三轮检测一开始,看到天气不错,当即决定把爱心通道搬至一楼,让“老人不动检测点动”。
王卫平说,因为官方公布了第三轮检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社区总结前两次经验,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划分时段。早在开展第三轮检测的前夜,社区就已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张贴公告等方法告知居民按照门牌号和上班时段分为A-E五个时段。志愿者也按照不同的岗位、时段进行了梳理,累计有近百名志愿者轮流服务,也保障人员得到休息。
暑期居住在校内的师生员工也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南京大学仙林校区29日开展了第三轮核酸检测,师生员工按照第二轮分配的筛查时间段有序前往体育馆排队。“这三次检测,我平均每次排队都不超过30分钟。”留校的年渝暖告诉记者,第三轮检测大家更严格遵守一米线间隔,现场秩序更好了一些。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仲崇山 蒋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