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随着今年的二十四节气霜降主题活动在中胜社区成功举办,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二十四节气进社区迎来了两周年。
让民俗融入居民生活,借节气吹响志愿服务号角。自2018年立冬节气开始至今,沙洲街道共举办了48场活动。沙洲街道着眼办好居民实事,搭建起一个全民互动的平台,最大限度实现了“共享、共建、共驻”新格局。
节气哨吹响,各部门和老行当来社区报到
修鞋师傅黄长安参与了“二十四节气”所有活动,他向记者回忆起了当初的情景。“还记得那时候沙洲街道通过别人找到我,说他们想把现在已经不易找到的老行当组成一个小队伍,固定时间为居民提供服务,我家远,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会来修鞋,刚开始并不想答应怕白跑,后来他们就劝我先来试试,这一来,两年就过去了,现在不仅有了大量固定客源,还和很多居民都成为了朋友。”
除了磨刀、修伞、修鞋等老行当,沙洲街道还整合内外资源,开展了系列特色志愿服务。建邺区的安全、环保、市场监督、行政审批等职能部门都来“报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居民提供食品安全教育,区行政审批局提供政务服务,区红十字会和残联也参与进来,共同开展联动共建。
除了政府部门外,辖区的沙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基医院等医疗机构,也借节气开展义诊服务。此外,省人民医院、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外部资源也参与了进来,真正组成了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联盟。
节气像过节,消除心中“过结”
沙洲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进行志愿服务的时候缺少一个长期化、程序化的平台,居民可能碰巧一年只能赶上一两次志愿服务,现在把志愿服务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类似于以前的赶集,让大家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相聚时间,”二十四节气进社区,不仅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也让居民们能够通过“过节”,消除邻里“过结”,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说起节气活动带来的便利,今年65岁的张师傅有些激动:“我们这帮退休老头老太太以前成天在家窝着,现在知道了一个月固定有两次节气活动,都会和家门口的邻里们约好一起去,真真切切看到了‘以节为哨,服务为民’,有表演看、还有健康检查、各种咨询服务,潜移默化中也学到了很多养生和科学知识,以前短短一个多小时,哪能同时满足我们这么多需求,是真正为老百姓办事。”
氛围需营造,重拾节气氛围
针对新城社区的外籍人士较多的现状,沙洲街道组织社区的外籍人士参与 “二十四节气”活动。在去年中城社区“立秋”节气活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 “啃秋”外籍友人乐不可支。老外们将脸“埋入”西瓜中,狼吞虎咽、唯恐落后。选手们都使出看家本领。“第一次知道了中国有这个习俗,吃西瓜大赛特别有趣,现场这么多人给我加油,让今天的西瓜特别甜!”大赛获胜者Atta赢得了全场的欢呼。
节气进社区还吸引了不少品牌的进驻,长期合作伙伴江苏消费网带来了诸如伪劣产品如何识别、食品如何腌制等等实用知识。才外,海尔南京中心现场还为居民洗护冬衣、电器咨询为居民进行小家电维修、中国移动现场为居民办理套餐业务……节气活动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影响更加深远。
节气活动以居民满意为目标,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了民心。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度,我们的节气活动一直坚持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贯穿其中,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进行了融合。今年的节气活动,根据疫情防控、夏季防汛、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为了倡导垃圾分类,在每次节气活动中,加强引导和宣传,积极引导居民投入到垃圾分类新风尚的工作之中。
沙洲街道将继续固化节气活动,并不断创新形式,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讯员 侯玉林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