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现在这里鸟语花香,绿树环绕,这么大一座漂亮的公园让老百姓休闲有了好去处,政府真正是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到了心坎上”家住北外滩水城十几年的杨阿姨高兴地说。
清溪浅滩,流水潺潺,亭台楼榭,柳枝弯弯,面积5万多平米的吨粮河公园已成为沿江街道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建起的大型绿色公园,是沿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
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高楼,宽敞明亮的商场,绿树成荫的公园。近年来,沿江街道以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新沿江”为目标,不断提高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带领辖区党员群众共同绘就城市文明新底色,让百姓生活更舒心更幸福。
创建提质,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
“以前小区脏乱差,外墙爬满了飞线,既影响了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现在一排排整齐的集中充电桩让飞线没了踪影,单元门口也变得干干净净,环境美了,生命安全也有了保障,这样的家园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幸福家园。”提起小区的变化,家住天润城1-4街区的居民吴先生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为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穿梭在网格内,做好小区巡查和网格服务,同时,各社区还组织开展南京好人、南京好市民、优秀志愿者进道德讲堂、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宣讲活动,用好人好事、感人事迹引领居民群众,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养。
栉风沐雨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沿江街道依托各项惠民工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村庄环境整治、老旧小区出新等项目促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过“治脏”、“治乱”、“美化序化”等多项行动使得小区的“颜值”有了明显提升,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条条醒目的标语、一项项暖心的服务、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背街小巷整洁又敞亮、道路交通井然又有序......
垃圾分类,成为文明环保新风尚
“玻璃瓶、报纸、废塑料是可回收垃圾,含汞电池,废药品、废杀虫剂及其包装是有害垃圾……”在小区的分类垃圾房前,一个小喇叭不断的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小常识。一旁的电子屏上也在不间断的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早上出门遛弯儿的李大爷拎着一袋厨余垃圾和一袋生活垃圾准确的投入到对应的垃圾桶内,江北新区公用资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李大爷登记了积分。积分可以兑换油、盐、酱、醋、食盐等生活用品。李大爷说,这个积分政策好,既引导居民做好了垃圾分类,也给居民带来了实惠。
为了让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街道执法大队联合社区、物业公司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广场宣传、趣味游戏、知识竞赛、主题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辖区营造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低碳生活、全民行动”的浓厚氛围......
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沿江街道多措并举,提高源头分类质量、规范分类过程管理、完善末端处置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全面开展、组织管理更加高效、全社会良性互动。促进了资源的再生利用,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
以人为本,推进全民素质再提升
“文化街居”、“168”文化圈、“一居一品”文化品牌、全民健身阵地。近年来,沿江街道致力于推进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文化体育服务全覆盖,不断推进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做好辖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完善街道文化体育人才队伍,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在复兴社区室外体育场,升级后的健身广场,占地一千多平方米,配有篮球场、乒乓球桌、步行道、健身器具、舞蹈场地等等。同时,街道还在推进全民阅读的基础上,打造“168”文化圈。构建以街道文体站为中心,6个小区二级服务站、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一体的文化服务阵地,全街图书馆(室)、健身场所等文体资源实现全民共享。老百姓步行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享受到体育健身或文化阅读等公共服务,群众精神文化和身体素质都得到提升。今年,沿江街道被南京市授予“2016-2019年度南京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文明作为一座城市最具价值的“名片”,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形象。走进沿江的大街小巷,整洁干净的小区院落让人赏心悦目,每个角落都成为了文明沿江的一景,而沿江也正乘着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大步迈向崭新的未来。
通讯员 任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