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80.1万人通过低保兜底脱贫
2020-11-01 18:31:00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钱海盈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脱贫攻坚成效如何?10月30日,记者从江苏省民政厅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我省25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已经有80.1万人通过低保兜底脱贫,有8.9万人通过特困供养兜底脱贫,占脱贫总人口的35%。

80.1万人通过低保兜底脱贫

“按户保”“按人保”结合保障

江苏持续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收入不低于6000元的目标要求,倒排制定2016-2020年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标计划。2020年全省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10元(年7320元),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71元,率先以设区市为单位全面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基本民生保障同城同标,凸显底线公平。

江苏省民政厅会同扶贫部门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深入摸排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低收入农户,重点关注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兜底保障。目前,全省25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有80.1万人通过低保兜底脱贫,有8.9万人通过特困供养兜底脱贫,共占脱贫人口的35%。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完善了“按户保”和“按人保”相结合的保障办法。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林莉介绍,我省对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2倍以内,且家庭财产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精神、三级智力残疾人以及当地认定的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目前,全省共实施“单人保”5.15万人,其中城市0.58万人、农村4.57万人,重病2.43万人、重残2.72万人。

3290家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投入帮扶资金约22.1亿元

目前,我省登记注册社会组织9.7万个,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社会团体3.8万个,社会服务机构5.8万个,基金会752个。

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燕介绍,近年来,全省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采取资金支持、物资支持、智力支持、服务支持等多种方式,帮扶范围涉及全国范围内大部分贫困区域。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3290家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实施帮扶项目5447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22.1亿元,受益人数超600万人。

今年以来,全省1329家社会组织共开展帮扶项目3094个,投入帮扶资金7.22亿元,其中,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6730万元,投入“三区三州”1977万元,投入省内帮扶5.14亿元,投入其他地区1.27亿元。

引导慈善资源精准帮扶

已对接1732个项目

江苏是慈善大省。目前,全省拥有基金会752家,认定慈善组织604家,其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98家,社工机构1693家,持证社工6.58万人,登记注册志愿者1600余万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019年,省民政厅将“聚焦脱贫攻坚,编制慈善需求清单”列入省政府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细化实施方案,要求各地组织摸清慈善需求,对接慈善资源,签订慈善项目合作协议,推动慈善帮扶有效落地。同年,省、市、县同步启动“聚焦脱贫攻坚慈善项目精准对接”专项行动,以深度贫困家庭、城乡低保、特困对象、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老年人等各类特殊群体为重点,开展调研,梳理慈善需求清单,搭建对接平台。截至目前,已组织和指导慈善组织对接了1732个项目,其中发起公开募捐项目1215个,有力促进慈善资源供给与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精准对接。连续两年开展“精准扶贫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集3723.63万元,用于省政府扶贫挂钩点脱贫攻坚工作。

 

标签:脱贫;攻坚;民政厅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