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吃饭剩下的残渣、学习用过的废纸、喝水留下的瓶子,按照班级为单位分别集中在一起,然后全校进行比赛,优胜者获得嘉奖。9月24日,记者在南京市玄武区十三中红山分校内看到,该校通过一系列竞赛手段,将垃圾分类越做越精,并且通过在校千名学生,带动千个家庭实现垃圾正确分类。
记者在一间教室后排看到一个劳动柜,上面标注着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标识,可回收柜主要收集同学们平时产生的废纸、塑料瓶等;不可回收柜收集用过的餐巾纸、用完的笔芯等。据介绍,这样的柜子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学校规定每周二、周四中午,由学生志愿者收集各班暂存的可回收物,并送往校门口的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小屋进行称重。然后,根据各班的回收情况,给予表彰,奖励分为月度奖和学期奖。
对于学校而言,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都较少,“重头”是学生用餐后的餐厨垃圾。校团委书记倪立擒介绍说,“每个班级设置一个标有班级序号的残渣收集桶。每天由学生志愿者利用仪器进行称重,计算班级倒残总重量和人均重量,以此数据对表现优异的班级进行表彰鼓励,同时也在学校营造一种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倪立擒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倒残清单记录表,数据显示一段时间下来,在校学生饭后倒残的重量下降明显。
“校园里学生形成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后,可以影响背后的千百个家庭,进而带动家庭实施垃圾分类,最终能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的新时尚。”该校副校长邹宇表示,为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好垃圾分类,该校还持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如:全校广播宣传会、班会、知识竞猜、知识宣传等活动,同时组织倡导垃圾分类的志愿服务活动。
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条例》,单位或个人不分类将面临着不同数额的处罚。玄武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鲁斌山当天在十三中红山分校宣讲条例时表示,学校有垃圾分类教育职责;承担着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义务,同时学校也应该明确遵守将垃圾交给有资质的收运企业运输等《条例》相关规定,“例如,餐厨废弃物还应该经过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将废油与餐厨废弃物的残渣交给不同的处理公司处理,其中,废油脂应当交由市局指定的全市7家有资质的收运企业进行收运,若违反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可以处罚2000—20000元……”
记者了解到,十三中红山分校是玄武区红山街道首批试点的单位之一。街道副主任袁芳超告诉记者,辖区内共有50个小区,各类单位90余个,商业综合体1个。目前,40个小区内建设垃圾分类房(亭)的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收集功能。
通讯员 诸海路 记者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