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在江苏省东海县的街头巷尾,有一抹身影时常穿梭在人群中,他目光敏锐、步伐坚定,时刻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就是东海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王鸿刚,一位从军营转战警营,始终坚守初心、忠诚履职的人民卫士。
1973年12月,王鸿刚出生在连云港市浦南镇一个普通的家庭。1990年12月,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他毅然投身武警山西省总队,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部队的日子里,风雨未曾将他打倒,艰苦的训练反而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那些年,他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军人的职责与使命,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3年12月,王鸿刚告别了军旅生涯,光荣退伍。然而,他心中为人民服务的火焰从未熄灭。2005年5月,他被分配到东海县公安局工作,从此,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
初入警营,对于王鸿刚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但他深知,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人民的承诺。他下定决心,刻苦钻研业务,不会就学,向身边人学,向书本学。凭借着在部队锻炼出的坚韧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王鸿刚迅速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业务骨干。
从警20年来,王鸿刚一直战斗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线。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他善于捕捉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的双眼犹如鹰隼般锐利,能够洞察犯罪分子的伪装;他的思维如同精密的仪器,能够分析出案件背后的真相。
在追逃工作中,王鸿刚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深知,每一个逃犯的落网,都是对正义的伸张,都是对社会安宁的守护。为了将逃犯绳之以法,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分析线索,研究案情。他把每一个逃犯的信息牢记于心,在巡逻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多年的一线实战经历,让他总结出了公安工作的“四字诀”:细致、用心。他心怀热爱,对待每一个案件都如同对待一场战役,精心策划,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勇于抽丝剥茧,面对复杂的案情从不退缩,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层层深入,直至揭开真相;他不断创新思维,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侦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社会治安防控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和市民的安全感,东海县公安局将特警队员屯警街面,做实“1、3、5 分钟”快反机制。王鸿刚深知这一机制的重要性,他认真思考如何在追逃工作中融入特警力量,将“巡逻盘查抓逃犯”列为特警的重要任务。在巡逻之余,他认真分析巡逻状况与发案形势,探索优化巡逻模式,根据警情研判,发挥便衣巡逻的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巡逻和伏击守候。
为实现有效精准打击,王鸿刚带领便衣中队与勤务指挥室紧密合作,今年以来,共研判287条线索,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58人,其中网上逃犯118名。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王鸿刚和他的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他们在寒风中坚守,在黑暗中前行,为了守护人民的安宁,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回首自己的军转警之路,王鸿刚感慨万千。他说:“军队和警队,虽然职责不同,但都是为了人民。在军队,我保卫国家;在警队,我守护百姓。身份的转变,从未改变我的初心。”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
在同事们的眼中,王鸿刚是一位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他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为人正直、善良,总是乐于帮助他人。在他的带领下,巡特警大队的队员们团结一心,奋勇向前,为维护东海县的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鸿刚用亲身经历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关于忠诚、担当、奉献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本色和警察的职责。他的身上,既有军人的坚毅和勇敢,又有警察的智慧和温情。他是军转警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代公安战线的一面旗帜。
在未来的日子里,王鸿刚将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他的忠诚和担当,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他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了社会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幸福,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军魂永驻,警徽闪耀。王鸿刚,这位从军营中走出的人民警察,将在守护正义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用他的热血和汗水,绘就平安东海新画卷。(袁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