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1995年出生的她,2017年光荣入伍,成为了军队中一枝灿烂的绿花。2019年退役后走进了东海县人民医院,成了一名优秀的护理天使。工作中,她时刻与死神赛跑,迎接每一次挑战。当疫情来袭,她褪下橄榄绿,白衣执甲,以军人特有的果敢和出色的表现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用生命时刻守护着人民的健康。她,就是急诊科护士刘双陆。
“脱下军装,我还想再上一次战场。”近日,新的一轮疫情再次袭来,连云港大地全民抗疫。“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也是用人之际,我当过兵,身体好,让我先上……”2022年3月5日上午,作为退役军人的刘双陆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向医院申请支援海州。次日凌晨两点,还在睡梦中的她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她的申请获批了,让她马上出发。在接到前往海州的通知后,刘双陆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再一次熟练地“打起背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疫的战场。
到达集合地点后便立马投入了工作。“我是负责核酸采集工作,采集效率和质量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责任重大。这边已进行严格的管控措施,人员不得出外,特别是对封控区的居民,我们要挨门逐户地上门采集,工作量可想而知。光是洗手、戴口罩、帽子、防护衣、靴套、隔离衣、鞋套、手套、护目镜这一套流程下来就得大半个小时。”她介绍说,“我们每天都是凌晨4点多起床,5点40分集合出发,先是排查小区及村镇人员,对管控区以外的人员进行集中核酸采集,之后则继续穿上密封的防护服挨家挨户上门采集黄码群众。”她接着说,“我们每天至少要连续工作8个小时,这期间为了不上厕所,每餐只吃点干的东西,水就免了,只能是望梅止渴啦。”她又笑嘻嘻地说,“由于这几天昼夜温差大,又不能穿太多衣服,所以早上会冻得瑟瑟发抖,到了中午太阳照射,又会热得汗流浃背,常常上门采集时,因为爬楼梯累到喘不上气,出现头晕,心里难受的现象,但没有办法,为了能早点战胜疫情也只能默默忍受。”就这样,她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楼宇之间。一天下来,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蒸出的汗水总是浸湿了她的头发、衣服,还流过她那红红的面颊。尽管如此,她依然以军人特有的刚毅在坚持,铿锵玫瑰、无怨无悔。
温暖的春天滋养万物,温情的话语可抵险阻。“我依稀记得,在采集过程中,有个大约50岁的叔叔,家住在管控某高层老旧小区的15楼。由于当天该单元的电梯故障无法全用,该大叔腿脚又不好,无法下楼,为了完成小区核酸采集,我们只好‘登门拜访’”。她望了望高高耸起的楼房,见另一位同事有些疲倦的样子,便毫不犹豫地对她说:“你在楼下等我,我一个人去就好。”说完,她便带上物资向楼上走去。“一层、二层、三层……我边爬边自我鼓励,心中默念着在部队时的歌词‘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边爬边念,边念边爬‘十四层——十五层’,终于到了。“当我好不容易来到叔叔家门前时,已是满身大汗,只觉两腿打软,大口地喘着粗气,在防护服的密封作用下,汗水已经模糊了双眼,差点晕倒的感觉,最后,我抓住楼梯扶手稳了好一会儿,才开始敲开了住户的房门。当我帮叔叔采完核酸,叔叔用低沉关切的话语对我说,‘丫头辛苦你了,爬这么高的楼来给我采核酸,谢谢!你这个年纪跟我家孩子差不多大,小小年纪就承担这么辛苦危险的工作,了不起!真为你骄傲!’简单的话语、温情的感激,让我感到再苦再累都值了,心中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特别温暖。”“我要感谢我曾经是一个兵,嘻……”她骄傲地笑笑说。
就这样,刘双陆在核酸采集一线一直坚持着。从支援海州至今,她和她所在的小队先后奔走了30多个街道和村庄,登门一千余户,采集核酸共1万多人,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她们的核酸采集任务,为本轮疫情防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万物复苏,静待花开。疫情即将消散,抗疫还在路上,她依然执甲前行,以责任传承责任,以爱心传递爱心,以生命呵护生命!用实际行动凸显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不怕牺牲、护佑生命的良好执业风范,同时也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使命与担当,彰显了新时代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家国情怀。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美丽与芬芳。
(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