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刚|回龙桥6号(组诗)
2025-05-11 20:5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梁志刚  
1
听新闻
回龙桥6号(组诗)
梁志刚
 
一条回旋的龙
“回龙桥,一条回旋的龙”
从作文里领出一座桥
儿子童年的想象,被语文老师
镶嵌了一枚勋章
附近小学的铃声,一直穿着
邮政绿的校服
而一条“回旋着的龙”
也被作业本圈养出灵气
 
一句天真的比喻
将老屋贴上闪光的鳞片
从此,金川河边晨读午诵暮写
二十年来从未中断
老屋,挤在一条水泥路上
挤在绕梁的平仄里
如一件仿真古董
内容被逐步变新
 
陋室铭
“危楼并不高,其实就两层”
儿子念着,脚步放轻
生怕惊动地板下蛰伏的年份
和1939年的枪声
70年产权早已过期
木楼梯的关节咯吱作响
墙皮剥落,露出旧时的标语
和一块块结痂的伤口
 
吮吸、消化风雨,并不断用手
将旧时光摁回去
和屋子里的人一起修炼内功
弥合记忆和裂缝
民国式的优雅,长出老人斑
正一片片剥落
我不敢邀请朋友喝茶
怕被木楼梯的咳嗽声惊扰
 
狐狸来过
白蚁多,狐狸也多,老屋代替人
豢养某种妥协和默契
木板里银色的偈语,用梅雨破译
蛀空的梁柱学会了韵律
拖着大清的长尾巴,红狐
用油亮的脚印,把月夜踩出了
一部聊斋,白蚁吃着梦
用触须临摹《兰亭序》
 
那些欲望,以及哗哗作响的风
叼着烟卷,抵制着时间
危房通知书上两颗朱砂印章
如灵魂的配件,而狐狸的意义
被尾巴一点点阐明
白蚁们吃着剩下的日子
它们的身上,都经常背着
一扇随时逃离的门
 
市井里的回龙桥
六点不到,细若羊肠的小巷渐渐沸腾
炸油条的香气,攻占每扇窗户
豆腐脑摊前排着方言
蔬菜的价格码成翠绿的阶梯
晌午,修鞋匠的锤声涌进窗子
翻捡我的杂物和书籍
晚市,路灯忽闪着眼睛
三个醉汉在食家庄街角背诵人生
 
在这平淡的嘈杂里腌了二十三年
我的文章有了豆瓣酱的香
若干个小标题,有了舞蹈的姿势
当清房小组的喇叭声响彻小区
整条巷子突然集体失聪
喉咙错误地响了
许多个叫喊,和蛰伏已久的木头
在试图翻身
 
金川河上回龙桥
回龙桥下,夜泊的粮船用灯光
在强调,金川河凹下去了
成为一段暗喻。混凝土的穹顶
压住它弯曲的脊椎
水在黑暗中,练习蝇头小楷
在窨井盖的小孔里
能听见水,带着铜钱般的声音
滑进记忆
 
一条河的五官、手臂和身子,被重新
归类、整理,却无法还原
青年的我,真实的我
那些大批量的变迁
为一件久远的事争吵
并被不同的嘴,重复
我走在其中,把手搭在
有价值的字词上
 
我家院里有座山
回龙桥6号的偏旁部首
叫妙耳山,鲁迅踩着它的石阶
用一个鲜为人知的感叹号
在民国某个褪色的黄昏里
用力。江南陆师学堂的灯火
得到了强调和延伸
他写下: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斑鸠低飞,蜡嘴鸟啄旧时光
腊梅在雪前就备好了闰土的零食
梧桐叶大,盖住沉默中的爆发
妙耳山太小,装下了朝花夕拾
拆解汉字时,发出惊天的呐喊
 
妙耳山交了华盖运,脸色红润
如今,它经常走进我的体内
鼓励我、鞭策我
 
一棵叫不出名字的老树
它站在屋后,像一位沉默的邻居
与暴风雨讨价还价
又经常纵容身体
与回龙桥6号抱在一起
它携带着树皮上的伤痕
在老楼上摔倒,又放大风雨
将不少苦日子清洗干净
撒下满地翅果
 
一棵树,把阴凉的意志归还大地
把争吵声举起来,又轻轻放下
傍晚时,让皎洁的月光变皱
它的脸上,写满了我们的姓氏
一棵树哈着热气,踮起脚尖
辨别每个人说话的口音
一棵树将它的意义
蔓延成林

标签:组诗;白蚁;金川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