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反映了明代城市风情及其市民的生活。近日,读了3篇写吴江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从中了解到明代吴江社会市井生活、市民教化、官员断案、家庭手工业、商品流通等状况,成为研究吴江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三言》中的故事描述了吴语一带的婚事习俗。《醒世恒言》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篇首展示了故事发生地太湖秀丽风光:“湖面风吹云影散,水天光照碧琉璃”,“白浪秋风疾,渔舟意尚闲”。
故事是这样的:吴江平望有位秀才叫钱青,饱读诗书,一表人才,家道中落,因贫未娶,寓读于同龄表兄颜俊家。颜俊,纨绔子弟,生得丑陋,腹无滴墨,得知洞庭粮商高赞选婿,便托尤辰前往做媒。他自知才貌均差,让钱青顶替前往,钱被高家相中。迎亲之日,颜俊再次要钱青作“假新郎”,要当日返家。但遇风雪,只得逗留高家。钱青与新娘三夜同床,和衣而眠。天晴,新郎新娘及家人到颜家。颜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迎面打骂钱青,双方厮打,闹到官府。知县弄清实情断案,媒人煽诱受重惩,颜俊以聘仪而兔罪,应允钱高成亲。此后,婿居翁宅,夫妻偕老。可谓“丑脸如何骗美妻,作成表弟得便宜。可怜一片吴江月,冷照鸳鸯湖上飞”。在这件弄假成真的婚姻喜剧中,渗透了明代男娶女嫁的习俗,比如,联姻要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婚姻须通过媒灼之言、父母作主。在成亲过程中,经历相亲、择婿、定亲、花轿迎娶、拜堂、洞房等顺序。出嫁时,这里还有女亲家送娘、阿舅抱嫁的习俗。同时,提醒世人,弄虚作假不可取,老老实实才是真。
《三言》中的故事鞭挞了有违公序良俗的行为。《警世通言》第三十四卷《王娇鸾百年长恨》,记述了一则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书生周廷章自言:本姓吴,“家住吴江十七都……延陵桥下督粮吴。”据《嘉靖吴江县志》记载,“在十七都曰南麻”,证明明代十七都即今盛泽镇南麻地域,由此可见,明代南麻已为文人所述。如今的延陵桥尚存于桥南村罗头埭,系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该故事令人扼腕叹息,说的是,周廷章随父去河南南阳。在一官府的后花园里,邂逅官宦才女王娇鸾,随后两人诗来词往,私订终身,立下海誓山盟。然而,周返吴江后慕财贪色,忘恩背誓,与同里魏氏之女结为夫妻,致使王娇鸾忧郁成疾,写下绝命书,含愤自缢。事发后,吴江官府将周捉人事归案,并以乱棒打死,可谓大快人心。这则故事至今亦起到警世作用。冯老先生在故事后曰:“不贪花酒不贪财,一世无灾无害”。周廷章自作孽,不可活,咎由自取,其下场正符合人们嫉恶如仇的心理和惩恶扬善的价值取向。在当代,那些扭曲的价值观和婚恋观,有的导致家庭分离,乃至悲剧,背离了社会公德,影响了社会和谐,是应该受到道德谴责,乃至法律惩处的。
《三言》中的故事倡导传统美德的同时,还印证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江南产生的论断。《醒世恒言》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讲了一则感人的故事,又折射了明代江南的社会现实。文中曰: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其实,《嘉靖吴江县志》记载,“曰盛泽。在二十都……居民百家,以绵绫为市”。《盛湖志》记载,“嘉靖间,渐成市……直至乾隆五年,遂称巨镇。”文学作品的描述虽有夸张,但明初盛泽一带的丝绸业的确较发达,连同现辖的数百家的黄家溪、千户的新杭市以及茅塔市,规模可观。文中讲述施复从一个养蚕络丝织绸的小户人家,发展到“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的发家史,见证了明代雇工手工作坊的产生,这正是资本主义萌芽,曾被苏教版教材《社会发展史》所引用。
其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施复喻氏夫妇,为人忠厚,在卖绸返家途中,拾得银包,在此等候半天,待失主认领。物归原主后,谢绝失主酬谢、吃请,分文不受,以还银为安,受众人贊叹。数年后,施复买桑,来到太湖之滨滩阙,入夜泊船。为取火煮饭,寻访数十户未果,直到一家才取火,该户主正是6年前失银的朱恩,朱恩知恩图报,力助施复买桑。从此,二人义结金兰,并联姻。施家心地善良,对黄(应为“王”)江泾的薄老儿,常给接济,为其送老殡葬。施家夫妇寿至八十外,子孙蕃衍,财富冠于一镇。这篇小说,有着多处画龙点睛的议论。例如,“六金还取事虽微,感德天心早鉴知。滩阙巧逢恩义报,好人到底得便宜。”“万贯钱财如粪土,一分仁义值千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祸福,自作自受”。“多少恶念转善,多少善念转恶。劝君诸善奉行,但是诸恶莫做”。文章以塑造施复的形象,感染人,凸显了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的主题,传承了诚信、友善、感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倡导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谱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