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天成佛——林散之书法“禅气”刍议
□ 赵启斌
任何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都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价值信仰以及审美导向有着深刻的关联,不会有脱离其历史文化范畴和社会环境而单独存在的艺术形式。林散之的书法艺术亦是如此。林散之是在浓郁的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书法家,尤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拥有独特的诗词、书法、绘画传统,桐城派古文以及佛教文化、禅宗文化,为林散之的书法艺术提供了雄厚的文化基础。林散之书法艺术中独特的审美特质即“禅气”的出现,即是鲜明的经典个案。同一般书法家相比,林散之的书法具有的“禅气”为他的书法艺术带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审美气质。
林散之像
林散之的书法艺术与佛家文化尤其禅宗文化有很深的渊源,这显然与林散之的人生阅历有关。幼年时期,林散之就已经随家人烧香拜佛,他的姨夫唐一禾全家信佛,其表姊妹双双在和县观音阁出家,这对林散之的心理和思想影响非常深刻。林散之夫人盛德粹为和县盛家山贡人,在她的家乡有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庙,想必林散之亦不陌生。1943年林散之46岁时在和县皈依觉澄法师,与佛教有了进一步接触。一直到晚年,他对弘一法师、印光法师的生活和经历非常神往,曾多次参观这两位法师曾经驻锡的寺观庙宇、经行之地。林散之一生亦多游寺庙,如凤林禅寺、西隐寺、极乐庵、寒山寺、准提庵、地藏王殿、鸡鸣寺、栖霞寺、兜率寺、惠济寺、云岩寺、灵岩寺、少林寺、白马寺、大慈恩寺、净业寺、弥陀寺、乌尤寺、报国寺、万年寺、千佛庵、华藏寺、广济寺……他都有所游历,或写有诗句,希望自己也能过上寺庙僧人幽寂的禅修生活,从中领悟佛家的高深智慧和妙理,并在他的书法艺术中将这一人生理念及审美境象呈现出来。
生天成佛 75cm×20cm 林散之艺术馆藏
林散之多次谈及自己应是在深山修行的高僧,佛理领悟深,定力好,才能有如是书法审美境界的出现。他受佛理、禅宗文化的浸润之深,成为他书法艺术最为重要的取法路径和表现对象之一。林散之长期生活在佛教文化传统悠久、佛教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地区,佛教文化长期的熏染结习使他的精神深受感染。他不间断地阅读佛教经典、坐禅打拳,从而形成了非常高逸清远的神圣气象,使他的书法艺术具有了更深层次上的精神气息和审美意象。这一点也在他的书法艺术和诗词创作中进一步反映出来。林散之曾经写下“寿民真俗世,谢客自升天”“生天成佛谢灵运,旷世知音钟子期”“看罢四十二章经,爱欲沉沉一夜惊。莫谓口头禅偈语,当头棒喝痛心灵”的诗句,直至去世前仍写下“生天成佛”的绝笔,都与佛教文化有关。
众善奉行 1985年 69cm×27cm
林散之认为“生活即禅,禅即生活”“谈艺术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探索人生”,只有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上体悟明白,才能有书法艺术的生命。所以他说,艺术要体悟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有创造性的展开,一味依附、临写某一家而试图突破,是没有出路的。“书,是前人彼时彼地感受的结晶,不尽与此时此地的我相同,可以参记,不可照搬。照搬,不是创造”“艺贵参悟!参是走进去,知其堂奥;悟是创造出来,有我的面目。参是手段,悟是目的。参的过程中有渐悟,积少成多,有了飞跃,便是顿悟。悟之后仍要继续参,愈参愈悟,愈悟愈参,境界高出他人,是为妙悟。参悟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参是吃桑叶,悟是吐出好丝来。不参而悟,如腹中无叶而难吐丝”“书法由来智慧根,应从深处悟心源。天机泼出一池水,点滴皆成屋漏痕”“谁人书法悟真源,点点斑斑屋漏痕。我于此中有领会,每从深处觅灵魂”,均主张多体悟、领会,从世界万事万物、日常生活、自我心源中寻求书法创作的对象、题材和审美要素,这一书法创作思想及其审美心得显然来自禅宗文化确立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林散之主张书法创作要讲究参悟、修行、觉察、感受,不断提升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对笔墨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要写出自己的精神意趣。
字为心画 26cm×90cm 林散之纪念馆藏
正是有了对于佛教文化、禅宗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林散之为书法禅气审美特质的形成打下了雄厚的文化基础,所以他不无感慨地说,“我是前身杨风子,几经尘劫堕凡胎。于今又入娑婆界,写出人间色相来”。林散之不断地“引禅入书”,创造出非同一般的书法审美境界。他的书法透露出虚灵、高逸、枯淡、简远、生灭、疾涩、聚散、敛放的气息,审美意象极为丰富深邃,如梦如幻,有着如冰雪般晶莹的精神境象,显然与佛家文化尤其禅宗文化有深刻的关联。不少人一再感慨读不懂他的书法,这与不能认识、理解、感受到他深厚的佛学文化底蕴有关。林散之之所以有很深的寂寞感,以至于引赵朴初、邵子退、高二适为自己的知音,与他丰富的内在文化心境和思想阅历有关。书法艺术是书法家内在心境的反映、自我情感的抽象表现,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审美意象和书法风格特征。丰富深邃的禅宗文化为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气象。
金顶 59cm×228cm 林散之艺术馆镇馆之宝
江南佛家文化、禅宗文化深深浸染了林散之的精神世界,造就了他受禅宗文化净化后的内在审美心境,也才有如此禅意的书法精神气象和书法审美意象。林散之不断挣脱世俗的影响和纠缠,超越现实世界对他的束缚,游心世外,促成了其书法艺术具有佛教文化气息、禅宗文化气息。林散之书法艺术中所呈现出来的豁达、率直、真切、朴素、雄迈的精神情怀,净化了人们内心的浮躁和不安,作为连接传统精神和现代文化的一个渠道、平台和形式而存在下来。
部分参考文献:
1.林散之著.《江上诗存》[M].河北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
2.赵朴初、启功主编.《林散之书法集》[M].江苏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7
3.江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林散之 江苏文史资料第113辑》[M].江苏南京,1998
4.林昌庚著.《林散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5.林散之研究会主编.《林散之研究》第一辑[M].江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6.林散之研究会主编.《纪念林散之诞辰110周年》(林散之研究二)[M].安徽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
7.东南文化增刊.《高二适研究》[M].江苏南京,1997
8.王鲁湘编著.《中国名画家全集 黄宾虹》[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9.邵川编著.《林散之年谱》[M].江苏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10.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M],江苏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
读曼殊上人诗集有感八首 1974年 22.5cm×200cm 宋玉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