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脚下忆亦同
2024-04-01 21:2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孔繁勋  
1
听新闻

  当杨柳轻拂、春回大地之时,又一个清明时节到来。曾居住在台城脚下十几个春秋的冯亦同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一年来,他那鲜亮的音容笑貌和忙碌瘦高的身影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穿梭在南京的台城脚下。

  冯老师是南京著名诗人、诗评家,每年12月国家公祭日宣读的《和平宣言》的作者,他对南京诗界的贡献和文学之都的打造,倾注了毕生心血。他组织或参与了很多有影响的诗歌活动。比如,每年一度的端午诗会,便是他发起和组织的。记得以往每年端午时节,豁蒙楼的钟声响起,必是南京诗人的聚会之时。从筹划组织、选定主题到诗歌朗诵、媒体宣传等,他都细心制订计划,亲自安排,使之成为南京诗人的隆重节日。十几年的交往,他那深厚的文学素养、独特的人格魅力、对诗歌的情怀和德艺双馨的品行,深深地感染着我,令我景仰,终身难忘。

  记得2011年初,在我创办的《雨花文艺》刊物座谈会上,作为名师大家的他热情题词“雨催花发春满园”,为刊物祝贺,还从约稿、组稿、选稿等方面给我讲了办好刊物的要点。同时,他还带头给刊物投稿,把他创作的散文《情系雨花台》《初登雨花阁》等作品推介给读者。他多次应邀走进雨花参加由我组织的作家采风、诗歌讲座、征文颁奖等活动,并登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分享他文学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他说,一座雨花台,就是一部南京史,要用他十多年对雨花台的了解与研究来宣传雨花(他曾在雨花台附近的雨花新村小区居住十年之久)。在一次文学采风中,他还不顾年岁已高,与我们一起下到梅山矿井420米深处,写下激情诗篇,深情赞美矿工的奉献精神。

  诗歌创作,我是个后来者和门外汉。以前我一直写散文,大概2014年前后才开始涉及诗歌。当初只凭着自己的喜爱和激情在写,对诗歌理论、创作方法、写作技巧等知之很少,更没有研究。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兴冲冲地拿着一摞诗稿来到台城花园的冯老师家里,向他汇报:“这是我写诗两年来所谓的‘成果’,特向冯老师请教,我打算出一本诗集,想请您看看行不行。”冯老师看了我的诗稿之后,没有说行或不行,只是问:“你出诗集是干什么用?急不急呀?”我说不着急,只是想把自己写的诗整理出一本集子。他说,如果不急,可以等一等,沉淀一段时间,抽空再改一改,积累积累,会更好些。他又给我讲了很多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他说,诗歌与其他文体不一样,要求高,写好一首诗不易,对诗歌要有敬畏之心,要避免诗歌的散文化,并多注意营造意象。

  冯老师的谆谆教诲至今还挂在耳边。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时写的诗歌,自己都看不上,根本达不到出版水平。可是,冯老师并没有直面批评,而是含蓄地让我“等一等”。他的这种大度与包容,为人与为师,对初学者的帮助与勉励,令我十分感动与敬佩。

  大概又过了两年,当我再次捧着诗稿去向冯老师请教时,他认真、详细地审阅后说,好,比上次有了明显进步,并爽快地答应帮我写序,从而使我有了第一本诗集《风痕》的问世,并获得南京市第十届金陵文学奖。此外,冯老师还把自己的诗集《牵手树》《紫金花》和散文集《金陵心记》等作品送给我,让我从中学到很多,收益匪浅。

  我们知道,在冯老师一生62个文学年轮中,最后一个“职务”是南京市作协顾问,可以说,他的名望与成就,如永不凋谢的花朵盛开在南京文学之都的史册上,诗心可鉴,育人无数,润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又一朵初绽的花蕾。有一次,他给我的一本书特地写了一篇评论,落款时我误把“原”顾问写成了“愿”顾问。后来,我当面致歉,他不但丝毫没有责怪我,反而风趣地说:“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把心留在作协,不是挺好吗?”他一句诙谐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片暖阳,温暖了我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由此,足见他的宽怀与雅量。

  其实,他对文友的帮助,又何止我一个。南京文学界特别是写诗的人都以能请到冯老师作序为荣。几十年来,凡是找到他的,他都尽量答应、尽力所为。他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甘为人梯的精神,为众人所称道。据我所知,几十年来,他先后为近百位文友的书稿写序言、作评论,参加他们的新书发布会、作品研讨会、诗歌朗诵会,用他的文学情怀影响、带动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为南京文学之都的打造,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十几年的交往,我们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乡情、友情和诗情。2023年春节前,我打电话给冯老师,原本说要上门给他拜年,但他问我在哪里住,并坚持要上门来看望我。拗不过他,只好在汤山的家中接待了他。记得去年大年初二下午他来到我家,看上去情绪饱满,精神抖擞,还特地给我送来一份新年挂历。其实,这时的他已经做了一次大手术,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病痛折磨,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次见面竟成了我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茶叙中,我们一起愉快地回顾了交往的经历与感受,他特地向我介绍了《和平宣言》创作的经历与感受、意义与影响;还告诉我,他最近整理了一部诗稿,以故乡与大运河为主题,内含一部“交响诗”,正在修订中。我向他汇报了近期诗歌创作的一些情况与感受,告诉他将出一本新诗集的打算,他听了很高兴,并说期待新诗集早日问世。

  2023年底,我的新诗集《抵达》终于正式出版了,而给我莫大帮助与勉励、亦师亦友的冯老师却不在了。呜呼,斯人远去,情以何勘?在清明缅怀先人之时,我真心希望我的一片诗情与祈愿能够抵达他的天堂圣地,献上我深深的缅怀与敬仰之情。

标签:老师;诗歌;南京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