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达艺思之二十三
2022-03-31 20: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言恭达  
1
听新闻


恭达艺思之二十三

言恭达

  ▲我们看全人类的文明是一体化的,全人类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文化不是谁战胜谁,而是互相补充共进的。现在的世界是互补的世界,像东西方文明互相补充一样,东西方文化艺术将互相渗透、交融。但我们切不能忘记自己是东方的!未来文明的建构应该是人文与科学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东方文化的价值不仅是取决于它的过去,而且取决于它的未来,取决于它在未来文明建构中的活力。

  ▲人文是什么?一是人,它代表一种理想的人性;二是文,它引导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理想的人性。古希腊将人的理想本性看成是自由,而实现这种自由的方式是理性,就是科学。中国人的理想的人性是“仁”,升华出中华民族“道”的精神。中国人的“文”是“礼”,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坚持“礼”,以之为实现“仁”而服务。所以,东西方知识方式的产生完全不同,西方重科学,中国重哲学。

  ▲20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揭示文明兴衰的谜题,启发人类对未来道路的探索。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而中华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与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库与思想资源。他认为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使得中华文明符合新时代人类社会整合的需求,而中国的道教为人类文明提供了节制性合理性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因此,对未来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不是武力与军事,不是民主与选举,不是西方与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这个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东西方两种哲学思辨方式的差异,产生了两种对宇宙客观思维模式的差异性,两种大文化背景思维的不同,必然会形成两种审美体系的原则差异。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历来将人格意识作为审美原则。中国古代对艺术的审视,一直以“道”来评判艺术水平的高低优劣。“以道事艺”“技进乎道”“技道两进”“文以载道”,从自觉文化到文化自觉。中国传统哲学重“为道”,西方近代哲学讲“为学”(主张主客两分)。“为人生而艺术”,是每一位中国书画艺术家应有的哲学态度与文化立场。

  ▲中华文化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我心灵的关系”上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如果一味夸大儒家思想意义,其人本主义将走向泛道德主义;如果一味夸大道家思想的意义,其自然主义将会走向无所作为。由此,我们在新的世纪也要认真吸取西方哲学的重知识系统和重逻辑分析的科学精神,从“他者”来反观自己的哲学问题。这就需要一个时代的文化新创造,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新哲学体系。中国文化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一种,我们应该清醒地给它一个适当的定位。中国文化要在21世纪走在世界文化的前列,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文化内在活力,吸取“他者”文化先进要素,使中华文化“日日新,又日新”。

标签:文化;人类社会;中华文明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