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在社区群众身边的时间更多了,社区的工作很有条理,多却不乱,效率也提高了。”这是常熟市公安局东南派出所民警罗杰对常熟市局基础管控中心成立后的最大感受。
今年以来,在苏州市局和上级公安机关“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方向引领下,常熟公安成立基础管控中心,统筹警务资源,强化归口管理,赋能警务实战,实现基础任务统管、任务清单统揽、工作流程统一、综合研判统领、监督检查统筹。
建设任务“水库”调节工作量
“原来社区基础工作千头万绪,社区民警疲于奔波,上面千条线,我这儿一根针。”东南派出所社区民警罗杰说,“现在围绕‘一张清单’,‘闹铃式’平台提醒,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在“中心统管、所队实抓”的两级管理体系中,基础管控中心运转形成“接收、派发、处置、回收、督查、整改、反馈”的业务流程的完整闭环。
在网上运行平台中,基础管控中心形成“条目式”的任务清单,各单位对照市局总任务清单,同步梳理出符合辖区特点的个性化子清单。
依托数字门牌系统开发“常熟基础管控中心”功能模块,集成一标多实、安居超市、入户走访、矛盾纠纷化解等任务,一图展示派出所基础管控工作情况,使基层所队对工作任务一目了然。形成“一个口子接受指令、一张清单下达落实、一个平台开展工作、一个渠道评估成效”的工作格局。
铺密“水网”服务社区群众
“小罗警官,你工作这么忙,怎么有空来看我。”看到社区民警罗杰到来,陆阿姨激动地说。
重阳节完成走访任务的东南派出所社区民警罗杰来到陆阿姨家。陆阿姨近70岁,老伴在几年前因病去世,去年,陆阿姨的儿子也因患病离开了她。社区民警详细了解陆阿姨的生活近况,并向她普及了安全防范知识。
围绕“人、地、物、事、网、组织”等基础要素,常熟公安不断织密社区感知网络,立足辖区特点,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基础工作,筑牢基层根基。从“打基础、管长远”的角度做实做强基础管控工作,维护社会面平安稳定大局。
“110吗,我的电瓶车不见了。”莫城派出所接到一起丢失电瓶车的警情,没多久,派出所基础管控岗辅警在“平安社区微信群”内,收到辖区电瓶车售卖网点上报的“有人想出手一辆二手电瓶车”的信息,这辆电瓶车的特征和报警人丢失的基本一致。该条线索被迅速传递到侦查民警手中。仅3个小时,电瓶车就被成功寻回。
“正是有了基础管控中心的源头细分,让我们能扎实基础工作,牢牢掌控基础要素,快侦快破民生小案,发案数低、破案率高,防人员滋事、防辖区发案、防安全事故,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莫城派出所所长王凯铭说。
“化学融合”扩大社区服务面
虹桥派出所辖区位于常熟市中心,管辖高层商住公寓,商业、办公、居住共存,人员复杂、安全隐患突出、容易形成治安死角等一直是警方着力解决的难题。“自基础管控岗成立以来,我们转变工作思路,主动与物业、板块对接,通过数据建模比对主动发现问题。做到平安守护不漏一人、不漏一户。”虹桥派出所所长季子牛介绍。
为充分挖掘整合社会资源,变物理结合为化学反应,最大程度释放综合治理的乘数效应,常熟公安着力推动数字门牌再升级。开发出租房屋房东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自主申报“三自”管理模块,压紧压实房东主体责任,今年累计自主申报58.53万人次。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依托数字门牌搭建应用场景,开展基础管控工作。
依托“企业微信政务版”,动员全市居民分楼栋、村小组建立微信群,打造“微信矩阵”,搭建警民沟通桥梁,推动形成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目前,全市已组建微信群1.3万个,按照每户一人的标准,进群人次达63.1万。
“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建设要求,我们梳理警种部门、派出所的职能边界,做到让专业大队做精专业的事情,让派出所回归‘防’的主业。”常熟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志军说。
(翟宇 刘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