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鸟嘉年华落地盐城
黄海湿地观鸟热升温
江南时报讯(记者 杨爽) “很多人问我为何观鸟?我说,是鸟先看见了我。”9月22日下午,黄海湿地博物馆一楼大厅座无虚席。中国观鸟界资深专家、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荣誉理事长、《中国鸟类观察》主编钟嘉以这句诗意的开场,拉开了“牵手世界遗产 共赴候鸟邀约”——江苏盐城(首届)国际观鸟嘉年华首场公益讲座的序幕。
黄海湿地鸟类 视觉中国供图
作为2025全球滨海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9月19日至26日,盐城迎来首届国际观鸟嘉年华。此次公益讲座以“观鸟改变生活,自然启迪心灵”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乎自然、生命与人文情怀的深度对话。近百位观鸟爱好者、市民和青少年学生齐聚一堂,聆听钟嘉——这位拥有近三十年“鸟龄”的观鸟人的心路历程。
钟嘉娓娓道来,讲述自己如何从一名文字工作者逐渐蜕变为资深观鸟者,以及观鸟如何悄然改变她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观鸟不仅是物种辨识,更是培养慢观静察、用心感知世界的能力。”她坦言,最初面对繁杂的鸟类图鉴与专业术语时也曾感到迷茫,但正是在一次次举起望远镜、记录鸟鸣、辨识羽色的过程中,渐渐寻得了通往自然的密语。
“每只掠过长空的鸟,都携着远方的故事。”钟嘉通过生动的影像与案例,展现了候鸟迁徙的壮阔景象,并分享了她在青海湖追踪黑颈鹤、高黎贡山夜寻斑头鸺鹠、盐城滩涂守候勺嘴鹬的难忘经历。“观鸟者当为自然观察者,更应成为生态守护者。”她特别强调。
从20世纪90年代仅有零星爱好者,到如今遍布全国的数百个观鸟团体,再到“朱雀会”推动的全国联动与数据共享,钟嘉系统梳理中国观鸟组织发展脉络。她高度评价盐城黄海湿地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其在候鸟保护与公众教育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讲座结束后,观众围绕“观鸟入门”“望远镜选择”“公民科学项目参与”等话题踊跃提问。钟嘉逐一耐心解答,并鼓励大家:“无需畏惧认错鸟种,迈出第一步最为珍贵。只要开始观察,你已在路上。”不少参与者表示,讲座点燃了他们亲近自然的热情,期待加入观鸟行列,以双眼记录湿地之美。
据了解,盐城目前已记录鸟种447种,每年吸引超30万人次观鸟爱好者前来,生态旅游效益显著。随着江苏盐城(首届)国际观鸟嘉年华的持续推进,更多公众将走进湿地、亲近鸟类,在观察与守护中感受生命奇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盐城正通过观鸟活动,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转化,为全球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盐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