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朱中华先生散文集《春华秋韵》的新书发布暨阅读分享会在江苏省阜宁县召开,该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朱先生是一位宣传工作者,工作之余爱好写作,散文、言论、通讯、新闻、调研报告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春华秋韵》就是其中的精品汇集,收集的82篇作品反映出一位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者几十年读书心得、思考言论和家国情怀,从基层生活和工作角度映射出我国几十年改革发展的时代主潮流,传播人间正能量。
宣传质量意识,反映市场消费动向,值得重视。笔者作为质量工作者,特别关注《春华秋韵》书中涉及质量工作的言论和论述。朱先生工作所在县,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当地企业众多、产品畅销,不少出口到国外,但产品质量意识仍显薄弱。在《“产品靠推销”与“推销靠产品”》一文中,作者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改过去“产品靠推销”为“推销靠产品”,鲜明地提出:面对市场疲软,企业要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质量意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那么危机就是转机,企业就能走出困境。”作者调研当地诚信建设问题,写成《浅谈诚信文化建设》一文,从丰富的基层一线调研中概括出重要结论:“诚信是企业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是最好的竞争手段,诚信建设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此文被当地市委宣传部评为年度优秀调研报告。书中还有几篇讲诚信文化、企业品牌、服务质量等,也都是从基层一线的角度来论述的,接地气、有见解。
讲述鲜活故事,记载伟大历史进程,值得珍惜。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航标,在残疾人心中闪光》一文,他写当地一位农民不仅自己致富,还破除“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狭隘观念,帮扶他人致富的先进事迹。文章从“无私传技”“经济扶持”“情感关怀”“精神引领”四重维度,展示残疾人群体的生存尊严与人生自信,展现“兼济天下”大情怀,诠释“共同富裕”深刻内涵。这种“一盏灯发光,照亮一群人”精神,在今日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富道路上依然熠熠生辉。
书中收录朱先生20多篇此类文章,如《一缕阳光照耀盐阜大地》《让红色文化永流传》《一座好人之城》等,以一个个小人物,巧妙串联起“红色基因”“好人之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写意,使之成为先进思想传播、优良道德传承的鲜活载体。
追求文风朴实,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值得推荐。朱先生文笔朴实、文风流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是长期从事基层宣传工作在他作品中留下的烙印。文章小切口、大主题,没有“八股气”、“官样化”。写评论文章,敢于直言,敢于抨击时弊。《“星”儿们下海凶多吉少》《“相马”失误也应追究责任》《“免费牌证”的来头》等文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改革报》等报刊,切中时弊、富有哲理,读起来畅快淋漓。书中还收录他对各类亲情所写的散文,通过小家庭、大社会,既写血缘相传相续,更写改革发展后的人情变迁,展示各类亲情在社会发展中的新表现,读后不禁令人感概不已。《“豆腐郎”的追梦人生》《我的交通出行梦》《小小手机话沧桑》等,都写的亲情故事,反映家庭巨变、生活改善,折射社会进步,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改革时代,展示其浓浓的家国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