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诗人为“南哥”打call
江南时报讯 当体育遇上楹联,当竞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杨学军为“苏超”南京队创作的一副楹联,给出了独特的答案:“场上南哥,哨音报捷三分定;屏前大众,心梦如球一样圆。”该联从赛场内外两个维度展现了球队的风采与球迷的热情,为赛事增添了别样的文化韵味。
作为一位退休后长期在南京生活、工作的“新南京人”,杨学军对南京队饱含深情。上联中用“场上南哥”指代南京队;“三分定”则为双关:一是对应胜一场积3分的联赛规则,二是预期“南哥”最后取胜已定3分。之前他观看南京对常州的比赛,常州队0:4不敌南京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为他创作楹联的灵感源泉。
下联“屏前大众,心梦如球一样圆”,展现了“苏超”强大的影响力。“屏前大众”涵盖了通过各种屏幕关注赛事的广大球迷,他们来自江苏甚至全国各地。在这个信息时代,“苏超”不仅是赛场上的竞技,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一个“圆”字,将足球的形状与人们心中的梦想紧密相连,寓意着圆满,体现了球迷们对足球梦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地域文化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69岁的杨学军经常在网上冲浪,很关注网友对“苏超”的“玩梗”,这些梗体现了大众对赛事的热爱与独特解读。在他看来,“苏超”不仅仅是一场足球比赛,更是江苏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球员们在赛场上拼搏的汗水,球迷们在场外的热情呐喊,都构成了“苏超”独特的魅力。它打破了职业与业余的界限,让更多人感受到足球的快乐,激发了大众对体育的热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玩梗”过度导致的文化偏差。“玩梗”虽然能增加赛事的趣味性和话题性,但有时候可能会偏离文化的核心。通过传统楹联的创作与传播,可以引导大众从更积极、更有文化内涵的角度去关注“苏超”,关注体育文化。
杨学军表示,为“苏超”创作楹联这一活动值得点赞。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能够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将楹联与足球相结合,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它调动了楹联的长处,用短短十几个字就把赛事的激烈、球队的风采以及球迷的热情生动展现出来,使赛事的意义得到形象而深刻的表达,这是一般“玩梗”所无法达到的文化高度。为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的融合,媒体和楹联组织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将这些与“苏超”相关的楹联作品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体育赛事中的独特魅力。同时,楹联组织可以开展更多围绕体育赛事的创作活动,鼓励更多楹联爱好者参与其中,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愿球员们,以汗水为墨,以绿茵为纸,书写出更多更好的像对联一样美妙的传奇篇章,让‘十三太保’的球场比拼,成为永恒的经典。”杨学军表示,也期待传统文化与体育文化能够在“苏超”的舞台上更加紧密地融合,让“苏超”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了解江苏文化与体育精神的一扇窗口。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