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书画延伸生命 装裱技艺传承不息
2024-08-06 21:2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海盈  
1
听新闻


为书画延伸生命 装裱技艺传承不息

  近日,“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走进展厅,记者看到,书画作品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些是“躺着”的;有些悬挂在墙上;有些则是一页一页的,像一本册子。不同的呈现形式对应的是不同的装裱技艺。卷轴、立轴、册页正是中国书画中几种最常见的装裱方式。

  这次特展中唯一一件苏轼真迹《治平帖》是一件珍贵的卷轴文物。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书画修复师陈思燚告诉记者,在中国,早期的书籍形式主要是简册,即将竹片或木片编连起来书写文字,简册编连之后被卷成卷状放置,卷轴由此演变而来。

  《治平帖》开篇以青灰色鸾纹作为天头,显得庄重典雅。鸾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象征祥瑞与和谐。隔水部分则以米色鸾纹为装饰,与画面颜色相近,使画心与装裱部分更好地融为一体。卷末部分更有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等历代书法大家的题跋。

  立轴的表现形式在唐代开始萌芽,随着屏风画的拆装和重新装裱,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立轴形式。因为要将书画悬挂起来,所以立轴又叫“挂轴”。

  展厅中悬挂着一幅绢本山水画《松斋静坐图》,其装裱方式就是典型的立轴。“画心采用了双色裱的立轴装,为了拉伸纵向的视觉效果,装裱师在画面上下两边增加了两条与画心颜色相呼应的隔水。”陈思燚介绍说,一条窄小的边框围绕在画心周围,将画心与隔水连成一体,这是整幅画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护画心的同时,也使得画面整体更加协调。

  将多页内容装订成册,每页都有独立画面或文字内容的装裱方式,被称为“册页”,一般分蝴蝶装和推篷装。“采用蝴蝶装的装帧形式时,画心被固定在左右两侧,通过左右翻页来欣赏书画作品。”陈思燚介绍,展览中,明代陈洪绶的《山水花卉集锦》画心中间位置有一条深深的折痕,说明经常开合画面会导致画心受损。

  后来,蝴蝶装进行了改良,作品从居中的位置转移至左右两边各有图文,仍保持左右翻阅的特点。展览中,《明人肖像册》就采用了改良的蝴蝶装。右边是人物画,左边是文字,通过“挖镶”的方式将它们镶在一起,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样。“一折一扣,画心就不会被翻动,两面都能得到保护。”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装裱、修复技艺则与书画艺术相生相伴。陈思燚介绍,通过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的方式,可以更科学精确地修复纸质文物,保护它们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纸质文物是南京博物院文物中数量最大的门类之一,精品多,种类丰富,年代跨度长。2014年,南京博物院成为“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同年又获批成为“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据介绍,基地主要有两大科研方向,即纸质文物保护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而又以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古籍档案类的修复纸张的研究,针对近代纸质文献酸性脆化的保护工艺为主要特色。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标签:立轴;南京博物院;卷轴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