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学的细腻笔触遇上影视的生动影像,两种艺术形式的碰撞往往能催生全新的文化活力。10月27日,由四川省电影家协会、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办的“跟着‘大家’看电影”系列活动启幕。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弋舟携获奖作品《出警》,与影视行业从业者、文学爱好者共同探讨当代文学影视化路径与跨媒体叙事可能性,为成都文学与影视的深度融通搭建起实践平台。
产业升级驱动
构建文学影视协同发展新生态
2025年正值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如何挖掘文化资源价值、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成都影视行业探索的重要方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四川、成都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跟着‘大家’看电影”系列活动正是落实相关部署的具体实践,通过打通文学创作与影视制作的壁垒,让优质文学内容成为影视创作的源头活水,同时借助影视传播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形成双向赋能的产业生态。
资源整合发力
搭建内容转化与IP培育平台
据悉,“跟着‘大家’看电影”系列活动计划每月组织一期,全年共12期。未来,将持续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编剧、导演、学者等担任活动嘉宾,围绕文学改编、类型叙事、创作现场等方向展开探讨,逐步搭建起成都本地的“文学——影视”内容孵化与人才聚集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该活动不仅聚焦于理念交流与创作探讨,更致力于推动具体项目的落地转化。成都市电影集团计划以“跟着‘大家’看电影”系列活动为契机,逐步推进与作家、编剧等在作品影视改编方面的签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内容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集团将着手构建系统化的文学IP资源库,围绕具有影视开发潜力的文学作品进行版权梳理、价值评估与孵化规划,为后续影视创作提供内容储备,为文学作品的多元开发生态奠定基础。

如何从文本到影像
拓展叙事可能
活动现场,在学术主持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邱田的引导下,主讲嘉宾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延河》杂志副主编弋舟,著名编剧、国家一级作家竹子,制片人、导演贾轶宁,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草堂》诗刊《青年作家》主编熊焱共同围绕“《出警》从文学到电影的转化叙事”展开深度对话,为文学影视转化提供了具体案例参考。
整场讲座干货满满,引发现场强烈共鸣。来自四川某高校的一位文学专业研究生表示:“弋舟老师对文学影视转化的拆解非常透彻,尤其是关于纯文学价值和改编原则的观点,让我对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有了全新认知,对我后续的写作和研究都极具启发,受益匪浅。”
随着首期活动的落幕,“跟着‘大家’看电影”系列活动正式进入常态化开展阶段。未来,这一平台将持续汇聚文学与影视领域的专业力量,通过案例研讨、资源对接、人才培养等多元形式,推动文学影视融合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落地,为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城市文化魅力的提升搭建起新的展示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