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盐业:已布局固态电池关键材料
2025-10-16 17:37:00  
1
听新闻

  近日,国科研团队在能源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电池性能迈上台阶。过去,100公斤电池最多支撑车辆行驶约500公里,而一代电池系统有望突破1000公里续航,为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长期以来,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发展受制于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之间的界面兼容难题。传统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质地坚硬如陶瓷,金属锂电极则柔软似橡皮泥,二者接触时形成的微小孔隙会严重阻碍锂离子传输,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科院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及清华大等单位联合攻关,提出了三项创方案:中科院物理所开发的碘离子界面自修复技术,能通过动态形成的富碘层动填补孔隙,实现界面自适应贴合;中科院金属所研发的柔性电解质骨架技术,构建出双功能结构,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86%;清华大研发的氟化物耐高压加固技术,可在电极表面形成保护层,保障电池在120℃高温及针刺测试中的安全性。三项技术协同发力,有效解决了固态电池的续航瓶颈,使100公斤级电池包的续航里程向1000公里迈进。

  高电压正极材料是固态电池性能提升的重要支撑,其研发进展直接关系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这类材料可匹配固态电池5V以上的高电压平台,显著提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是突破续航里程限制的关键。目前,国在高电压正极材料研发上已取得关键进展,相关产品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为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打下材料基础。

  在产业层面,企业正积极把握技术突破带来的发展机遇。以雪天盐业为例,其旗下的美特材料公司已完成固态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的研发,即将启动量产。为满足产业化需求,该公司已发布5000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智能生产线项目招标,预算金额8700余万元,并计划依托现有锂钠电池正极材料中试线和7500吨钴酸锂产能基础,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此外,雪天盐业还通过设立2亿元固态电池产业基金、与高校共建研究院等方式,构建“产研用”协同创机制,增强在能源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这一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的双重进展,对行业影响深远。从性能上看,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比流液态电池提升一倍,仅需6分钟快充即可补充500公里续航,在提升续航的同时兼顾了安全性。从产业价值看,高电压正极材料的量产填补了产业链关键空白,雪天盐业等企业的扩产举措,正推动“技术突破—材料量产—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加速形成。

  随着技术持续迭代与产能不断扩张,全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三年内走出实验室,实现实际应用。这不仅将重塑能源汽车产业格局,还将为电动航空、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撑。此次突破不仅提前满足了2030年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也为国在全球能源技术竞争中赢得了重要动权。

标签:电池;固态电池;续航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