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号召,江苏大学流体中心七名研究生组建“绿动江苏”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近日走进镇江市京口区戴家巷社区,围绕“践行垃圾分类,助力美丽江苏”主题,展开了一场集宣传、调研、体验、关怀于一体的立体化行动。
张贴环保标语,发放宣传册,营造垃圾分类氛围
团队首先在社区主干道、居民楼道口及垃圾分类投放点张贴环保标语,并挨家挨户发放精心设计的宣传手册。手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倡导“垃圾分类从自身做起”,呼吁居民养成文明礼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成员们将废旧舞台幕布裁剪缝制成可折叠横幅,手绘“旧物新生、分类同行”等创意口号,制成流动展板,在街巷间巡游,既传递环保理念,又直观示范废物循环利用的可能性,吸引了大量居民驻足观看。
切身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志愿者们主动对接街道环卫所,申请加入社区周末“清洁家园”行动。他们身着统一马甲,手持扫帚、铁夹、垃圾袋,沿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河岸绿地徒步巡查,将散落的塑料袋、烟蒂、玻璃瓶逐一捡拾,并现场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粗分后准确投放。对于偶尔出现的不规范投放行为,志愿者耐心劝导并协助重新装桶,以实际行动诠释“人人动手、人人尽责”的环保精神。
慰问环卫工人
盛夏酷暑,团队还专程慰问了坚守一线的环卫工人,向他们赠送清凉油、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用品,并在树荫下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谈心交流,倾听他们在工作中的困难与心声,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本次实践表明,当青春与绿色实现“双向奔赴”,“美丽江苏”便不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与群众面对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引导、示范和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大家对于垃圾分类的正确认识,形成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能够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正视,以集体的力量完成垃圾分类,从而建设美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培育绿色文化风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