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科创高地,共绘绿色未来
——南师大就业实践团走进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
2025-08-11 11:15:00  
1
听新闻

  盛夏的黄海之滨,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的光伏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这个暑假,南京师范大就业实践团走进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在这里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就业实践。他们用脚步丈量创热土,用纸笔记录产业变革,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刻体会着绿色低碳发展的澎湃动能。

  一、科创高地,南师子探寻生态赋能

  步入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通向四面方的光伏步道。这条518米的“彩虹步道”上,每块地砖都是一个小型的发电单元,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道旁的“智能清洁卫士”机器人,在园区之间来回“巡逻”。它们可实时感知障碍物并规划出最优路径,与光伏步道的绿色属性完美契合。园区里,还有着全首家“碳+AI”无人便利店与“灵感补给站”机器人售卖小屋,共同打造了一片集科技体验、休闲解压、绿色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在金风前沿技术研究院的展厅内,18MW级海上风电机组模型前围满了好奇的同。“叶片长度超过120米,相当于40层楼的高度,通过流固耦合控制技术,年发电量可提升1%-3%。”殷昕怡同一边聆听技术突破的故事,一边在笔记本上绘制机组工作原理草图,不时举手请教叶片材料、抗台风设计等细节。

  二、实践育人,产教融合平台赋能成长

  在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实践团分散在不同部门,以青春之姿融入工作,在“工作+生活”双导师引领下开启成长篇章。在招商综合管理部门,卞聿铭同协助梳理招商资料,从企业发展规划中挖掘与园区产业链的协同点。他的实周记里,满是对招商策略、企业需求洞察的思考。

  科技创部的吴一凡同深耕科创服务工作,她参与分析科创企业技术创痛点,协助筹备产研对接会,深入调研企业技术创成果,跟踪科技政策落地与适配情况。

  综合管理部的党俊璐和陈宣铭同,也在为园区的高效运转而奔忙。从布置设施到接待访客,园区里随处可见党俊璐忙碌的身影。陈宣铭同则负责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会客厅的设施排查与内容讲解,他还动收集园区七大产业的技术原理、应用场景、技术成熟度等相关资料,不断沉淀对园区产业的认知。

  工程建设部的江佳蔚负责工程项目会议记录。每次工程洽谈会后,她与导师一起复盘谈判进度,于细节中提升工作技巧。彭湃同则协助园区跟进建厂房,施工质量检查、图纸会审,对设计细节提出优化建议。

  人力资源的工作全面而复杂。徐昕扬同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分析园区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她走访于各楼栋之间,了解“黄海明珠计划”的落实成效,收集外来人才的工作生活现状。

  经济发展部的刘镜则专注于企业信息审核,他深知责任重大,往往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极大地锻炼了他的耐心与细心,每天下班,他都有满满的充实感。

  三、双向同行,青春力量融入园区温度

  半个月的实时间转瞬即逝,实践团的同们早已不是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里的“外来客”。他们在专注工作的同时,用各自的方式为这片土地添砖加瓦,而园区也始终以包容的姿态,温柔回应着这份蓬勃的青春活力。

  工作之余,实践团以自觉行动为园区发展贡献力量。瞧见公告栏的通知被风吹得歪斜,便顺手抚平摆正;发现活动室的桌椅因使用后未归原位,就耐心挪回整齐排列。日常工作里,为忙碌的同事顺路捎带文件、在接待任务繁忙时动补位协助访客登记引导,他们将这份人翁意识延伸到园区的各个角落。

  园区对同们的生活关怀同样细致入微。无论是同们提交的报修申请能得到及时处理,还是每逢天气变化时收到的安全提醒,字里行间都透着满满的关怀与爱护。工作之余,园区组织实践团同与工作人员共同观看“苏超”联赛直播,让同们深切感受到园区涌动的青春活力与浓厚的社群温度,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与融入感愈发深厚。

  实践团与园区的故事仍在继续,而这份在互动中生长的默契、在实践中沉淀的力量,正是“逐梦科创、共绘绿色未来”最生动的注脚。

标签:低碳科创园;园区;技术创新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