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西瓜的音符
2025-08-10 22:2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慧  
1
听新闻

西瓜的音符

□ 刘慧

 

  弟弟打来视频电话:“姐,西瓜熟了,能吃了,赶紧回家。”镜头里,初夏的风吹过,片片瓜叶顺风翻起,圆溜溜的西瓜就露出来了,活像一群打滚的娃娃,看得我心都萌化了。从南京到新沂,三百多公里呢,弟弟这邀请,甜到心里去了!

  初夏,是瓜农头茬西瓜成熟的日子。此时天气慢慢热了,麦子、油菜开始泛黄。田里的秧苗也得赶紧浇水施肥了,不然等麦子、油菜一收,地就清闲了。

  记得小时候我身体单薄,每每干农活,总是累得直不起腰。妈妈怕我这小身板累垮了,就从兜里掏出捏得皱巴巴的两块钱:“去,买个瓜解解乏!”那可是我们干活时难得的甜头,美滋滋的!

  初夏的西瓜挺贵的,因为刚上市,还是尝鲜的日子。但是在乡下待多了,自然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老板,来一个两块钱的西瓜。”瓜农一看,是个孩子,钱也不多,根本就不够买瓜的,于是就从地里找出一些长得不太好的歪歪扭扭的瓜,卖给我们。这些瓜,瞅着是歪瓜裂枣的,可吃起来一点不差!

  一个西瓜,一把镰刀,咔嚓咔嚓劈开几瓣,大的给孩子,小的给父母。每次弟弟都吃得肚子鼓鼓的,西瓜的汁水甘甜而清冽、充沛而丰盈,连同手上也沾得到处都是,时不时在身上擦擦,一不小心就会把肚子擦成西瓜皮同款。弟弟人小贪嘴,总是馋西瓜,所以母亲时不时会问:“够不够?还吃不吃?再来一块?”所以一个不大的西瓜,我们总是吃了大半,但是母亲却笑得和西瓜瓤一样甜。

  下班回家,经过水果店,看了看西瓜的价格,太贵。老板说,现在的西瓜好吃,等晚市的西瓜下来了,口感就不好了。我摇摇头,拒绝了。一是口袋里票子不多,二是我想把今夏第一次吃瓜留给家人团聚的时刻。

  我的叔叔,曾经是一个顶着爆炸头,穿着喇叭裤、马丁靴的时髦青年,而今却是百亩瓜地里的老年闰土了。他种了多年西瓜等农作物,现在天天在西瓜地里看着刺猬和野兔这些大自然的“偷瓜贼”,根本就没有银项圈和捉猹的童真,倒是有几分稻草人的风骨。他种的瓜,那叫一个绝!十里八乡都找不出第二个,妥妥的西瓜大王!而我作为他最疼爱的侄女,必须是他吃瓜的头号粉丝。

  摘瓜,那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捧起一个瓜,“嘭嘭”拍几下,听个声,就知道熟没熟,然后一个个从地里传至田头。那种绿色的抛物线接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每一次的西瓜传递,都像是绿色的五线谱在跳动,又像是绿色的波浪在滚滚向前,就连旁边慢慢变黄的麦子和油菜,也跟着这节奏一起摇摆。

  我从来没见过哪种水果能把浅绿、青绿、翠绿、墨绿这么多颜色完美地融合于一身,还能形成独特的花纹,和谐又好看。但西瓜做到了,太神奇了!五月的乡下,色彩可没有秋天那么丰富。不过樱桃算一个,成熟的樱桃像紫色的玛瑙,满满的初恋味道;石榴也算一个,花红得像火,就像新婚的男女,热烈而又奔放。而西瓜的绿,在这个时候却显得含蓄、内敛、丰富、睿智,就像一位生活了多年的老者,外表饱经沧桑,内心却无比丰富。

  “做人要像个铜钱,内方外圆;更要像走在西瓜地里一样,左右逢源(圆)。”我是个直脾气,长期在外工作,母亲总是担心不已。这次摘瓜,母亲把这句话来回不停地念叨,听得多了,感觉就像滑过喉咙的西瓜汁,甜而解渴,沁人心脾。这“左右逢源”啊,算是这次除了西瓜之外带回南京的第二个土特产吧!

标签:西瓜;弟弟;油菜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