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暗下,银幕上泛起的不是光,而是海水的流动感。观众仿佛直接被拖入海底,感受四面八方的水压——甚至在那一刻忘了呼吸。
这种体验,在普通影院里无法实现。
“这部电影没有比IMAX更好的表现形式。”
——管虎
只有IMAX才能看到的一半世界
《东极岛》是管虎暌违五年的第二部IMAX特制拍摄作品,影片重要的水下场景采用1.9:1画幅,相较普通版本(2.87:1)多出51%的画面内容——而且这些“多出来的”恰好是最重要的部分:深海的环境细节、角色的反应、光影的微妙变化。
换句话说,看或不看IMAX,是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体验。
当导演在创作伊始就想到“为IMAX而拍”,技术就不再是一个后期加分项,而是推动叙事走向的原动力。IMAX摄影机能在水下更贴近人物,捕捉面部细节,甚至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在水中承受的压迫感与紧张感。
管虎说:“随着技术的变化,剧作就变化了,观众观影的体验也变化了。”
朱一龙、吴磊、倪妮为角色接受了严格的潜水训练和渔民生活体验。在IMAX镜头下,他们的生理反应——青筋暴起、呼吸急促、眼神游移——毫无遮掩。IMAX特制拍摄以“最为接近人眼”的独特视角参与叙事。在拍摄中,IMAX认证摄影机能够更贴近人物,精准捕捉角色在水下环境中的细微表情变化,同时让观众同步感受到角色承受的水压与紧张感。
摄影指导高伟喆介绍,演员在水下真实表演的程度要与IMAX认证摄影机保持同步,在IMAX镜头下,演员面部表情细节会更加突出。
复刻历史的真实质感
影片讲述的是1942年东极岛上一场鲜为人知的水下救援。管虎并没有将它塑造成宏大的英雄史诗,而是用第一视角带观众进入窒息、挣扎与抉择,让共情来自真实压力,而非剧情操纵。
六年筹备、210天拍摄,《东极岛》不仅是一次创作理念与工业手段的突破,也可能成为华语电影IMAX化的有一力作。
IMAX中国近年来已从“好莱坞大片的代名词”转向“华语工业品质的风向标”,《东极岛》让更多导演看到,从构思第一天就问自己“这是否可以是一部IMAX电影?”可能会成为新的创作逻辑。
正如管虎所说:“电影每一次进步,它都是随着技术的革新改变,现在算是一个划时代的来临的时候,IMAX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