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傅抱石笔下的毛泽东诗词展”作品赏析(二)
2025-08-07 22:56: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编者按

  近日,“江山多娇——傅抱石笔下的毛泽东诗词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展出了南博收藏的《乾坤赤》《强渡大渡河》《江山如此多娇》等傅抱石经典代表作50件。本次展览也是南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精心策划的纪念展。

  引诗入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重要的创作理念和技法,打破了艺术门类的界限,成为中国画家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傅抱石继承这一优秀的中国画创作传统,不仅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历代诗意画作品,而且也成为第一个以毛泽东诗词为主题进行诗意画创作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中国画家。

  《江南时报》特邀美术史论学者、书法家赵启斌对展览作品进行了赏析。


“江山多娇——傅抱石笔下的毛泽东诗词展”作品赏析(二)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 34cm×50cm 1958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创作的作品,以雄浑笔触勾勒了娄山关苍茫景色,暗合词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阔意境,再现了毛泽东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画幅采取俯瞰、远视的角度进行挥写,强调平远、幽深、浩渺的空间境象,传达出悲壮苍茫而激越雄浑的审美意象。全幅蕴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词意境象,不愧为傅抱石词意画系列作品的经典之作。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意图》 34cm×50cm 1958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意创作的作品,展示了“旌旗在望”“鼓角相闻”的激烈场景,从容应敌的英雄气概。中近景高峰突兀,绵延伸展,突出山势的奇险和瑰丽,山顶旌旗招展,似乎有千军万马在活动,凸显出诗人“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情怀。远处云层翻涌,突出画面空间的动感,营造了两军对垒的紧张氛围。全幅以散锋笔法挥写山势,浓墨淡墨并用,湿笔干笔兼施,营造出壮阔深伟、雄劲秀拔的笔墨风神。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图》 130.4cm×68.5cm 1965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创作的作品。近景以泼墨大写意笔法描绘江水浩渺、涟漪不断,江边林木坡岸伸向江流。一舟正驶出江岸,数人围坐舟中,听一着长袍站立青年讲话,点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境。远处江面开阔,帆船来往不断,江岸被浓霞映成深红色,点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深秋氛围。全幅大笔挥写,意境高远,不愧为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精品之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 113.5cm×67.3cm 1964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意而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全幅突出中景部分,以其特有的抱石皴法,焦墨、浓墨、湿笔、干笔并用,大肆挥洒,写尽烟岚云岫的自然景象和壁立千仞的雄伟气势。峰峦顶部无数的红旗汇成河流不断向画外漫延,营造出娄山关的奇险和幽深。远景则作无数山峦如海水一般无边无际,一抹红色漂浮在天际,染红了天空,与中景的红旗相呼应,形象地再现了雄浑、豪放、激越的词意境象。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图》 34cm×50cm 1958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创作的作品,全幅笔墨挥洒自如,以大写意笔法高度概括了湖南湘江地区山川物象的特色,林木葱茂,红日如霞映照远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情怀。红色的江岸、峰峦,将画面意境和词意互相浸染,呈现出强烈的象征意义。傅抱石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创作了不少作品,多表现青年毛泽东的雄伟抱负和浩然壮气,成为傅抱石红色经典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芙蓉国里尽朝晖》 69cm×93cm 1964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七律·答友人》诗意创作的作品,形象地再现了诗句“红霞万朵百重衣”“芙蓉国里尽朝晖”的优美意境。近景林木葱郁,果木挺立江边;中景平阔的江面上船只往来,农田掩映于丛林,农人正沿江岸出工;对岸则烟囱挺立,浓烟滚滚,一派工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江面及天边皆朱砂、大红渲染,映衬出万千霞光,烘托出作品“芙蓉国里尽朝晖”的主题,将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及诗人豪迈、浪漫、激越的情怀表现出来。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诗意图》 34.4cm×45.7cm 1964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七律·登庐山》诗意创作的作品,描绘了烟雨朦胧中庐山秀丽而雄伟的景象。全幅以大写意笔法挥洒,抒写飞峙而来的庐山,再现了诗人壮阔雄伟、浪漫激越的内在情怀,非常贴切地表现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的开阔心境,似乎世界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全幅着墨不多,构图取俯瞰之势,仅以几笔浓墨画出山岩,略加皴擦,且压缩在左下部,远处江岸纯用淡墨绘出;而在画面中央留出大片空白,再现长江雨雾弥漫、空廓苍茫的空间意象,远处轮船、拖船正在繁忙行驶,火热的生活情境和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意图》 34.1cm×45.8cm 1964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意结合他所熟悉的长江三峡题材而创作的精品之作。全幅突兀雄肆的万千峰峦在长江两岸排空而起,向远处不断延伸,狭窄的江面上正有游轮吐着浓烟而来。俯视的角度描绘往来游艇,更见江山的奇险和幽深。山峰造型以湿笔浓墨泼染挥洒,于抽象半抽象间描绘出长江三峡迷幻、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象,将大写意秀丽潇洒、气势雄浑的笔法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不拖泥带水,截取山川物象亦干脆利索,给人以水墨淋漓、痛快酣畅之感。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图》 34cm×49.5cm 1958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诗词意境。全幅气势磅礴,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气象和西风猛烈的雄浑境象融为一体。傅抱石以特写镜头突出中景:山势险峻,山路回环掩映在峰峦间,红旗飞舞,千军万马突破重围翻越六盘山,时隐时现的身影宛如雕刻在天地间不可磨灭的群像。近景则大笔挥洒,线条刚硬劲健,北方山石嶙峋劲拔的地貌特色一览无余;远景部分数层山峰不断向远方延伸,烟岚、水气、云雾缭绕,视野高旷,沉郁苍茫中不乏秀颖挺拔的气韵。给人以苍茫、幽邃、洞深之感,突出了毛泽东词作雄迈豪放、激越浪漫的审美意象。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意图》 34.4cm×46.5cm 1965年

  这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意创作的作品,表达他对时代变化的深刻感慨。近景部分通过俯视的角度浓墨湿笔挥写出南京紫金山的壮丽面貌,现代化的高楼、民居掩映在蓊郁的林木丛中;中景部分江岸边的厂房鳞次栉比;远处可见滚滚浓烟和正在建设的长江大桥,将新中国繁盛的建设景象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幅作品通过南京的沧桑巨变,凸显了诗作“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内涵。

标签:傅抱石;毛泽东诗词;江山
责编:滕方